荡鳞云、夕天如卵,琼光交上明绮。
红樨花瘦香藤络,月挂眉弯纤翠。愁恁睡。
更凤子啼残,隔院闻箫吹。微飔动矣。
转晶插无声,一萤溜碧,清露悄焉坠。
撩人忆,当年媚波楼底。灯屏邀坐双髻。
醉听团扇桃根曲,暗拍钗梁唱起。还共倚。
向桐叶阑干,领略些秋味。韶华似水。
定浣到罗衫,旧时酒点,点点换新泪。
荡鳞云、夕天如卵,琼光交上明绮。
红樨花瘦香藤络,月挂眉弯纤翠。愁恁睡。
更凤子啼残,隔院闻箫吹。微飔动矣。
转晶插无声,一萤溜碧,清露悄焉坠。
撩人忆,当年媚波楼底。灯屏邀坐双髻。
醉听团扇桃根曲,暗拍钗梁唱起。还共倚。
向桐叶阑干,领略些秋味。韶华似水。
定浣到罗衫,旧时酒点,点点换新泪。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花香、风声以及人物情感的交织。
词的开篇“荡鳞云、夕天如卵”,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天空的广阔与宁静,仿佛是被云朵轻轻荡漾的卵石。接着,“琼光交上明绮”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光洒落的美丽景象,如同织就的绮丽锦缎,闪烁着琼玉般的光芒。
“红樨花瘦香藤络,月挂眉弯纤翠”两句,将月光与花香巧妙结合,红樨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娇小而香气袭人,月牙儿挂在空中,仿佛是女子细长的眉毛,增添了几分柔美与细腻。
“愁恁睡。更凤子啼残,隔院闻箫吹”则引入了一丝淡淡的哀愁,凤子的啼叫和远处传来的箫声,似乎在诉说着夜晚的寂寞与思念。
“微飔动矣。转晶插无声,一萤溜碧,清露悄焉坠”描绘了微风吹动,晶莹的露珠悄然落下,一只萤火虫在碧绿中穿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下来,“撩人忆,当年媚波楼底。灯屏邀坐双髻”回忆起往昔,在媚波楼下的美好时光,灯火阑珊处,一对发髻相依,充满了温馨与甜蜜。
“醉听团扇桃根曲,暗拍钗梁唱起”则是对过去欢乐场景的再现,饮酒作乐,听曲唱歌,团扇轻摇,桃根舞动,歌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
最后,“还共倚。向桐叶阑干,领略些秋味。韶华似水。定浣到罗衫,旧时酒点,点点换新泪”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友人共倚,感受秋日的气息,岁月如同流水,曾经的欢笑与泪水,都化作了新的记忆,留在了衣衫之上。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夜晚场景,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情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呜呼大圣人,世或见疑猜。
周公被流言,仲尼困桓魋。
贤材实累身,忠信为祸媒。
苍蝇点白璧,蚊蚋嘘风雷。
麒麟匿郊薮,朱凤成摧颓。
仰天再叹息,沈忧热中怀。
扰扰蜗角争,忉怛劳形骸。
千秋万世后,愚智同尘埃。
群山高不极,回合越西城。
秋入云根净,霜归石耳清。
望中分树色,空外落泉声。
地接天台胜,人含太古情。
林间孙绰赋,谷口子真耕。处处烟霞动,时时?鹤鸣。
几年守真素,一出见平生。
莫遣山灵诮,应高黄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