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重来,总无那、曲里风情黯息。
江上凉雨微吹,帘钩挂初夕。
残柳外、楼台似旧,甚添上、水云愁碧。
晚絮驮莺,春弦叶鹧,佳丽空忆。
但飞到、天角孤鸿,弄秋语、凄寒向芦荻。
撩起荻阴渔管,唱西风无力。
烟桨远、兜娘千里,倚画栏、目断回汐。
又见东岘斜晖,淡黄遥射。
白石重来,总无那、曲里风情黯息。
江上凉雨微吹,帘钩挂初夕。
残柳外、楼台似旧,甚添上、水云愁碧。
晚絮驮莺,春弦叶鹧,佳丽空忆。
但飞到、天角孤鸿,弄秋语、凄寒向芦荻。
撩起荻阴渔管,唱西风无力。
烟桨远、兜娘千里,倚画栏、目断回汐。
又见东岘斜晖,淡黄遥射。
这首《琵琶仙》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凄美之感的画面。词中以“白石重来”开篇,暗示着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江上凉雨微吹,帘钩挂初夕”,描绘了夜晚江边的凉爽与静谧,帘钩轻轻挂着,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氛围。
“残柳外、楼台似旧,甚添上、水云愁碧”几句,通过残柳与旧楼台的对比,以及水云间增添的愁碧之色,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哀愁情绪。晚春时节,柳絮随风飘扬,带着莺鸟的歌声,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佳丽与美好,然而这些记忆如今只能成为空忆。
“但飞到、天角孤鸿,弄秋语、凄寒向芦荻”将视角转向天空,孤鸿在天边飞翔,发出凄凉的叫声,对着芦荻诉说秋日的寒冷与孤独。这一景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深化了主题的孤独与哀愁。
“撩起荻阴渔管,唱西风无力”描绘了渔夫在芦苇丛中吹奏渔笛,西风无力地吹拂,似乎也在为这凄凉的场景伴奏。这一细节进一步强化了整个画面的悲凉氛围。
最后,“烟桨远、兜娘千里,倚画栏、目断回汐”描述了远处船只的烟雾和兜娘(可能指船娘)的遥远身影,以及倚靠画栏的人目送潮汐回流,表达了对远方与过去的思念与不舍。
“又见东岘斜晖,淡黄遥射”收尾时,夕阳的余晖洒在东岘山上,呈现出淡淡的黄色,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美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与寂寞的深刻感受。
行止岂人力,万事总由天。
燕南越北鞍马,奔走度流年。
今日芙蓉洲上,洗尽平生尘土,银汉溢清寒。
却忆旧游处,回首万山间。客无哗,君莫舞,我欲眠。
一杯到手先醉,明月为谁圆。
莫惜频开笑口,只恐便成陈迹,乐事几人全。
但愿身无恙,常对月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