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藏诗骨,流离赋病骸。
不禁一饱死,空遗百生怀。
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
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
风月藏诗骨,流离赋病骸。
不禁一饱死,空遗百生怀。
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
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望之的作品,名为《草堂》。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独特表达。
"风月藏诗骨,流离赋病骸。"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的才情与生理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将自己内在的文学素养比喻为“风月”,而外露的作品则如同“流离”的疾病。这里,“不禁一饱死,空遗百生怀。”则是对生命无常和创作动力的深刻感慨,表达了即使在死亡面前,也无法完全释放内心的文学才华。
接着,“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通过“树秀”和“山娇”的形容词,传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景物之间的默契共鸣。
最后,“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 这两句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感。诗中提到“壁间无半偈”,意味着墙上没有任何佛教经文或诗句,这可能是对过去文化遗存的缺失表示哀叹。而“望君崖”则是一种期待,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时代、伟大人物或精神导师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刘望之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更透露出他内心世界中的文学追求和文化怀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对于个人生命、艺术创作以及历史传承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