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酒既献,嘉殽乃迎。振其鼗鼓,洁以铏羹。
肇禋肇祀,或炮或烹。皇尸俨若,保飨是明。
旨酒既献,嘉殽乃迎。振其鼗鼓,洁以铏羹。
肇禋肇祀,或炮或烹。皇尸俨若,保飨是明。
这段中国古诗出自《郊庙歌辞》中的“周宗庙乐舞辞·禋顺”。整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的祭祀活动,充满了庄重和神圣的氛围。
“旨酒既献,嘉殽乃迎。”这两句描述的是在祭祀仪式中,人们先是奉上美酒,然后再迎接神灵的到来。这里的“旨酒”指的是用于祭祀的好酒,而“嘉殽”则象征着盛大的欢迎仪式。
“振其鼗鼓,洁以铏羹。”这两句诗展示了祭祀中的音乐与器物。古代的鼗鼓是重要的打击乐器,用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敬畏之心,而“铏羹”则是一种清洁的器具,用来装载祭品或其他用于祭祀的物品,体现了仪式的庄严与纯净。
“肇禋肇祀,或炮或烹。”这两句诗表明了祭祀中对食物的不同准备方式。“肇禋”和“肇祀”都是指祭祀开始时的一系列礼仪,而“或炮或烹”则描述了不同的烹饪方法,可能是烧烤或者煮炖,显示出对神灵的供奉之丰盛与精心。
“皇尸俨若,保飨是明。”最后两句诗中,“皇尸”指的是帝王的祭祀象征物或遗体,而“俨若”则形容其威严庄重的样子。接着,“保飨是明”表达了通过这场祭祀来确保神灵对人民的恩惠与保护,显示出古人对于自然和祖先崇敬之心。
整首诗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社会礼仪以及对历史传统的尊重。
太息君侯有祖风,栖栖五载簿书丛。
功臣昔绘云台上,循吏今标汉传中。
绿水江风送行色,紫金关月照孤忠。
预人家国非吾事,但喜诗书气味同。
山城春强半,雨脚乱如麻。
润麦还伤麦,催花又落花。
闲来忧岁事,老去惜年华。
卧听空檐滴,应无梦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