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螺川境,山水弄奇态。
三姑滩上石,色更明于黛。
丛祠昔已废,烟鬟犹叆叇。
一再经燹馀,千家惟井在。
立鹭觉人稀,横洲验江退。
船头指山城,冥冥沙雨晦。
渐入螺川境,山水弄奇态。
三姑滩上石,色更明于黛。
丛祠昔已废,烟鬟犹叆叇。
一再经燹馀,千家惟井在。
立鹭觉人稀,横洲验江退。
船头指山城,冥冥沙雨晦。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螺川时,对三姑滩独特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诗中以“渐入”开篇,暗示了诗人逐渐深入自然之美的过程,山水之间展现出奇异的姿态,仿佛大自然在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三姑滩上石,色更明于黛”,诗人将三姑滩上的石头比作深绿色的黛,强调了石头色泽的鲜明与美丽。接着,“丛祠昔已废,烟鬟犹叆叇”两句,通过对比废墟与烟雾缭绕的景象,表达了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一再经燹馀,千家惟井在”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尽管许多房屋已经消失,但依然有井水留存,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延续。最后,“立鹭觉人稀,横洲验江退”通过白鹭和洲地的变化,进一步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船头指山城,冥冥沙雨晦”则以船行至山城为结尾,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视线模糊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风度疏篁,露下高梧,清辉转扬。
更凉莎绕砌,蛩声断续,明云度水,雁影微茫。
绿酿浮杯,红纱照坐,起舞当筵低复昂。
秋光好,且冷吟閒醉,此计差长。偶然阑入欢埸。
有俗客、前来兴也妨。
恰人如两晋,襟怀洒落,樽开三雅,裙屐回翔。
笑语官奴,兼呼末婢,落笔争誇锦绣肠。
流连久,爱清言郭象,狂态袁羊。
药炉烟里,怪春来、小病厌厌如许。
玉琢相思金铸泪,只有此情难诉。
麝炷香销,铅波镜掩,谁与修眉谱。
沈思往事,总如春梦无据。
须信交颈鸳鸯,双头菡萏,惯入閒词赋。
留得情肠经劫在,花鸟也堪千古。
光碧堂前,蕊珠宫畔,待觅游仙侣。
三生慧业,未妨多作情浯。
一梦黄尘,人世事、随他翻覆。
君不见、香桃自笑,风桐自哭。
尽有热肠堪任侠,惜无媚骨能谐俗。
看容颜、强半为愁销,秋眉绿。玄蝶化,缃千轴。
白凤吐,才千斛。算墨池滋味,此生尝足。
诗好只应供鬼唱,文成誓不教人读。
锦囊空、只剩一编书,东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