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踏青,烟暖三原春正艳,喜泾阳。
人尽至,又频阳。二城南北花相向。总是姑苏样。
眼纱不戴香鞯上。任端相。
犹记踏青,烟暖三原春正艳,喜泾阳。
人尽至,又频阳。二城南北花相向。总是姑苏样。
眼纱不戴香鞯上。任端相。
这首《酒泉子》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踏青的生动画面。
“犹记踏青”,开篇即唤起读者对往昔春游的记忆,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亲近。“烟暖三原春正艳”,春日的暖烟笼罩着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喜泾阳”,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或许这里有着特别的风景或故事。“人尽至,又频阳”,人潮涌动,春游的人们络绎不绝,连绵不断的频阳(地名)也因春游而热闹非凡。
“二城南北花相向”,描绘了两座城市之间,花开并蒂,南北呼应的美景,象征着和谐与美好。“总是姑苏样”,姑苏是古代苏州的别称,这里以姑苏的景致来比喻,强调了这种美景的普遍性和典型性,让人联想到江南水乡的柔美与雅致。
“眼纱不戴香鞯上”,描绘了女子在春游时的装扮,轻盈的纱巾和香鞯(一种装饰品),增添了春日踏青的浪漫气息。“任端相”,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的赞赏,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行为举止,都显得自然而不拘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踏青的美好场景,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更月。
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
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
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
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玉立佳人,韵不减、吴苏小。
赋深情、华年韵妙。
叠鼓新歌,最能作、江南调。
缥缈。
似阳台。
娇云弄晓。
有客临风,梦后拟、池塘草。
竟装怀、□愁多少。
绿绮芳尊,映花月、东山道。
正要。
个卿卿、嫣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