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
《浣溪沙》全文
清 / 杨芳灿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一系斑骓甚处寻。画桥依旧柳阴阴。

别来憔悴到于今。

未许梨花通半梦,怎教栀子结同心。

软风吹泪湿兰襟。

(0)
鉴赏

这首《浣溪沙》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离别后相思难耐的画面。

首句“一系斑骓甚处寻”,以斑骓马为引子,暗示了主人公曾经与心爱之人共同拥有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在寻找失去的记忆中徘徊。斑骓马作为古代文人笔下常出现的意象,象征着爱情与回忆的载体,其“一系”二字,既表现了寻找的执着,也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失落。

“画桥依旧柳阴阴”,画面转至景物描写,画桥与柳树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景象。画桥代表了往日相聚之地,柳阴则寓意着离别的哀愁与不舍。此处的“依旧”二字,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不变,对比之下更显出人物内心的变迁与孤独。

“别来憔悴到于今”,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因离别而产生的憔悴与痛苦。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长时间以来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未许梨花通半梦,怎教栀子结同心。”运用了梨花与栀子花的意象,分别象征着纯洁的爱情与忠诚的守候。梨花的“未许通半梦”,意味着即使在梦中也无法触及那份纯净的爱情;而栀子花的“怎教结同心”,则是对无法实现心灵契合的遗憾与渴望。这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软风吹泪湿兰襟”,以自然界的风声和泪水的流淌,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思念与痛苦中的状态。软风轻拂,却吹散不了心中的愁云,泪水打湿了衣襟,更是情感难以自抑的体现。这一句将情感推向极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波动。

整体而言,这首《浣溪沙》通过对离别后相思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力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杨芳灿
朝代:清

(1754—1816)江苏金匮人,字才叔,号蓉裳。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历官甘肃伏羌知县、灵州知州,有能名。入为户部员外郎。工骈文诗词。有《直率斋稿》、《芙蓉山馆诗词稿》、《芙蓉山馆骈体文》等。生卒均在十二月中。
猜你喜欢

过贾相故第

恨满龙骧江上舟,可容副使老循州。

高冠谁上麒麟阁,断础犹名燕子楼。

洛下啼鹃惭相业,辽东归鹤诧仙游。

异时不藉公田策,安得吴粳驾海流。

(0)

同杨仲礼和袁集贤上都诗十首·其四

谣俗随方异,沟涂隔舍迷。

醺人惟马湩,劝客有驼蹄。

殿角孤花靓,城隅杂树低。

天涯中夜舞,如意昔曾携。

(0)

谢无疑将归延平留诗为别次韵二首·其一

裘葛亦何事,为人司暑寒。

微哉一封垤,欲等嵩华看。

如将射变率,未免噎废餐。

我贫不自遂,早知行路难。

邂逅与君别,好怀讵能安。

为语南飞鸿,雪迹何时漫?

(0)

叶审言张子长同游北山智者寺既归复与子长至赤松由小桃源登炼子山谒二皇君祠回宿宝积观赋绝句十首·其二

芙蓉峰下南朝寺,水秀山明两绝奇。

更向水穷山尽处,一庵高贮碧云师。

(0)

效古五首·其二

女美众所悦,士穷世所轻。

轻重安足言,泥尽水自清。

淮阴初寄食,曲腰胯下行。

季子黄金多,妻嫂来相迎。

自古已复然,叹息空吞声。

(0)

题王山仲所藏潇湘八景图卷·其五烟寺晚钟

朝送山僧去,暮唤山僧归。

相唤复相送,山露湿人衣。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