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斑骓甚处寻。画桥依旧柳阴阴。
别来憔悴到于今。
未许梨花通半梦,怎教栀子结同心。
软风吹泪湿兰襟。
一系斑骓甚处寻。画桥依旧柳阴阴。
别来憔悴到于今。
未许梨花通半梦,怎教栀子结同心。
软风吹泪湿兰襟。
这首《浣溪沙》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离别后相思难耐的画面。
首句“一系斑骓甚处寻”,以斑骓马为引子,暗示了主人公曾经与心爱之人共同拥有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在寻找失去的记忆中徘徊。斑骓马作为古代文人笔下常出现的意象,象征着爱情与回忆的载体,其“一系”二字,既表现了寻找的执着,也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失落。
“画桥依旧柳阴阴”,画面转至景物描写,画桥与柳树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景象。画桥代表了往日相聚之地,柳阴则寓意着离别的哀愁与不舍。此处的“依旧”二字,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不变,对比之下更显出人物内心的变迁与孤独。
“别来憔悴到于今”,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因离别而产生的憔悴与痛苦。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长时间以来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未许梨花通半梦,怎教栀子结同心。”运用了梨花与栀子花的意象,分别象征着纯洁的爱情与忠诚的守候。梨花的“未许通半梦”,意味着即使在梦中也无法触及那份纯净的爱情;而栀子花的“怎教结同心”,则是对无法实现心灵契合的遗憾与渴望。这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软风吹泪湿兰襟”,以自然界的风声和泪水的流淌,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思念与痛苦中的状态。软风轻拂,却吹散不了心中的愁云,泪水打湿了衣襟,更是情感难以自抑的体现。这一句将情感推向极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波动。
整体而言,这首《浣溪沙》通过对离别后相思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力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