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节照南国,画戟壮陪都。
严谯鼓角霜晓,雄胜压全吴。
葱茜采香古径,缥缈折梅新奏,春事早关渠。
谁识使君意,行乐与民俱。披绣幌,薰宝篆,引琼酥。
黄堂当暇,宾幕谈笑足欢娱。
看取十行丹诏,遥指五云深处,归路接亨衢。
玉佩映鸳缀,不老奉轩虞。
金节照南国,画戟壮陪都。
严谯鼓角霜晓,雄胜压全吴。
葱茜采香古径,缥缈折梅新奏,春事早关渠。
谁识使君意,行乐与民俱。披绣幌,薰宝篆,引琼酥。
黄堂当暇,宾幕谈笑足欢娱。
看取十行丹诏,遥指五云深处,归路接亨衢。
玉佩映鸳缀,不老奉轩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盛世太平的图景。开篇“金节照南国,画戟壮陪都”两句,通过对宫廷卫士和仪仗队伍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威严而又庄重的气氛。“严谯鼓角霜晓,雄胜压全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息,其中“严谯鼓角”传递了一种紧张有序的声音效果,而“雄胜压全吴”则显示了强盛军力的威慑。
接下来的“葱茜采香古径,缥缈折梅新奏”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种和美的景象。这里的“葱茜”指的是春天的草木,而“采香古径”则让人联想到古道上的幽静与自然之美。紧接着,“缥缈折梅新奏”则是对音乐和梅花之美的一种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春日闲情逸致的享受。
“春事早关渠,谁识使君意,行乐与民俱”三句,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以及希望领导者能够与民同乐。这里的“春事早关渁”暗示了一种季节更迭和生机勃发的情景,而“谁识使君意,行乐与民俱”则是诗人对领袖深明大义、与民共享天伦之美的期许。
后半首诗转向宴席上的欢乐,“披绣幌,薰宝篆,引琼酥。黄堂当暇,宾幕谈笑足欢娱”等句子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其中“披绣幌,薰宝篆,引琼酥”写出了华丽的宴席装饰和美酒,而“黄堂当暇,宾幕谈笑足欢娱”则展现了宾主尽欢的情状。
最后,“看取十行丹诏,遥指五云深处,归路接亨衢。玉佩映鸳缀,不老奉轩虞”几句,则表达了一种对皇帝圣旨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这里,“看取十行丹诏”是对圣旨的尊崇,而“遥指五云深处,归路接亨衢”则是诗人对远方圣地的向往和归属感。末尾的“玉佩映鸳缀,不老奉轩虞”则是一种美好生活的象征和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宴会场景以及对领袖与民同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的向往。
持节出京华,扬舲越江县。
峰回南天豁,浪转北风便。
飕飕葭苇乱,惨惨林木变。
秋草入芜湖,微阳隐淮甸。
艰难水宿屡,漂荡羁游荐。
怀乡思悄悄,去国情恋恋。
亲承天子诏,实藉诸公荐。
观风五岭外,问俗数州遍。
勋名企前哲,才力惭群彦。
奔走敢辞劳,登临自忘倦。
乔木俯茆茨,烟火眼中见。
牛羊夕散漫,禾黍岁丰衍。
因思在山乐,始觉为士贱。
关山值摇落,节序忽流转。
天高露如霜,月白江似练。
烦忧感羁旅,往事徵记传。
衔芦想冥鸿,巢幕危戎燕。
归去掩云关,黄金犹可鍊。
石城何巍巍,江水亦沄沄。
野鸟悲战场,崩沙馀血痕。
在昔余元帅,仗钺临孤军。
两淮独控扼,群盗多崩奔。
由来必争地,极力相并吞。
楼船西北来,杀气吹辕门。
烟火万灶列,剑戟如云屯。
四邻援既绝,六载功莫论。
仰攻壁垒坚,苦战风尘昏。
如何麟凤姿,竟殪豺虎群。
兵摧地为裂,鼓绝天不闻。
烟飞睢阳城,星陨五丈原。
至今死忠人,白骨缠草根。
身为大国将,名与长江存。
六合已一家,青山犹故坟。
悲歌对落日,一吊忠贞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