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素无功法不传,几将封事达天边。
青山早似含锋笔,碧雾浓如渗纸烟。
体势已超鸾翥上,契书知在鸟官前。
明霞淡月疏疏见,染取成都十样笺。
绢素无功法不传,几将封事达天边。
青山早似含锋笔,碧雾浓如渗纸烟。
体势已超鸾翥上,契书知在鸟官前。
明霞淡月疏疏见,染取成都十样笺。
此诗《雁字(其四)》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
首句“绢素无功法不传”,开篇即点出书法艺术的精髓在于技法而非物质载体,强调了技艺传承的重要性。接下来,“几将封事达天边”一句,以“封事”比喻精心撰写的书信或奏章,暗喻书法作品如同深藏不露的智慧,能够跨越时空,传达至远方。
“青山早似含锋笔,碧雾浓如渗纸烟”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书法创作的过程。青山仿佛蕴含着书写时的锐利笔锋,碧雾则如同渗透纸张的烟气,形象地描绘了书法创作中墨香弥漫、意境深远的场景。
“体势已超鸾翥上,契书知在鸟官前”进一步赞美了书法作品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不仅超越了鸾鸟飞翔的姿态,更预示着它将在书法的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最后,“明霞淡月疏疏见,染取成都十样笺”以明丽的霞光和淡雅的月色为背景,描绘了书法作品在特定环境下的美感,同时暗示了作品的珍贵与独特,如同成都十样笺般,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细腻描绘和高度赞扬,展现了袁宏道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创作中技法与意境相融合的深刻理解。
亲友望我归,我归固无家。
茱萸遍朝士,何必手得花。
茶香足当酒,半銙通犀窊。
野果亦可口,不辨橘柚柤。
堂堂白日去,迅如赴壑蛇。
杜陵老未达,登台动咨嗟。
君看田间饮,年丰话桑麻。
或有临江阁,孤鹜飞落霞。
斯世同一醉,秋心浩无涯。
横风吹雁过,万树栖昏鸦。
乍可种合欢,不愿采将离。
与君缠绵意,续续春蚕丝。
欲妆妆镜黯,天涯一何远。
陌上花乱飞,君归一何缓。
去日复来日,自怜容鬓非。
知君心不改,犹著去时衣。
阿侯如妾长,君来应不识。
宛转文锦襦,是妾机中织。
人生大邂逅,多在阡与陌。
飘零各异地,异地成咫尺。
持来双镜光,互照好颜色。
岂惟照颜色,肝胆了不隔。
平生失途马,颠蹶在荆棘。
君既宛转导,又为施羽翼。
君今弃我去,好春失消息。
柳条与梅花,为谁更妆饰。
本自无远别,生灭年仅百。
所悲再见期,又非此旦夕。
既作有情物,得不泪沾臆。
登堂慰君母,母正缝衣裳。
衣裳亦何丽,鬓发亦何苍。
知君当早还,君还我何方。
君今别母时,有我相扶将。
行当我别母,不见君在旁。
劳燕各背飞,春风尔何忙。
独余慈乌声,绕屋空徬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