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寻春物散无聊,直使楼高恨未消。
鳞碧万家看不尽,杏花时见隔墙梢。
强寻春物散无聊,直使楼高恨未消。
鳞碧万家看不尽,杏花时见隔墙梢。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逝去春色的留恋与无奈的情怀。"强寻春物散无聊"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即将过去之际,急切地想要捕捉每一个春天的细节,但又感到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春色终究会消逝不见。"直使楼高恨未消"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奈与怨恨,似乎只有建筑更高的楼台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楚那些即将消失的春天,而这也只是心理上的慰藉,因为实际上那份对春色的留恋依旧无法释怀。
"鳞碧万家看不尽"中的"鳞碧"形容的是屋瓦在阳光下的闪耀,这里指代了诗人所看到的众多民居。这里的"看不尽"则表达了诗人对春色无限的眷恋,即便是繁多如鳞的万家房屋间接到的春意,也让人难以尽览,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探究。
最后一句"杏花时见隔墙梢"则描绘了一种隐约的情景。"隔墙梢"指的是从墙头上偶尔露出的树枝,这里的"杏花"可能是诗人特意选择的象征,因为杏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且开得较迟,往往成为春尽时节的标志。这里通过这个画面,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即将隐去的春色最后的留恋和记忆。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宋代词人的细腻情感与艺术造诣。
生有文在手,纵横殆天予。
其閒动成字,往往传自古。
舜袖梁武武,老十子贡五。
季友太叔虞,仲子竟归鲁。
仲弓有钩文,宰我亦握户。
敏士自文雅,习道本因辅。
邓渊彭神符,琐琐不足数。
李合陶士衡,三公皆定数。
白帝矜奇瑞,见诮汉世祖。
何为言祸福,历历如君语。
自言传希夷,妙处胜貌取。
见手知国封,况此细纹缕。
研油燎旃檀,始见掌中虏。
何如一览顷,坐谈乐与苦。
老我缩袖閒,不复烦推步。
子其访尘中,英杰在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