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残春三绝·其三》
《残春三绝·其三》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绝句

强寻春物散无聊,直使楼高恨未消。

鳞碧万家看不尽,杏花时见隔墙梢。

(0)
注释
寻:寻找。
散无聊:散乱而无趣。
楼高:高楼。
恨未消:遗憾未消除。
鳞碧万家:鳞状的碧绿色屋檐(形容众多房屋)。
杏花:春季开放的花朵。
隔墙梢:越过墙头的花枝。
翻译
竭力寻找春天的景色却感到无趣,只因高楼矗立,心中的遗憾并未消减。
满眼望去,鳞次栉比的碧绿屋檐看不完,偶尔在墙头的杏花枝头瞥见几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逝去春色的留恋与无奈的情怀。"强寻春物散无聊"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即将过去之际,急切地想要捕捉每一个春天的细节,但又感到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春色终究会消逝不见。"直使楼高恨未消"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奈与怨恨,似乎只有建筑更高的楼台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楚那些即将消失的春天,而这也只是心理上的慰藉,因为实际上那份对春色的留恋依旧无法释怀。

"鳞碧万家看不尽"中的"鳞碧"形容的是屋瓦在阳光下的闪耀,这里指代了诗人所看到的众多民居。这里的"看不尽"则表达了诗人对春色无限的眷恋,即便是繁多如鳞的万家房屋间接到的春意,也让人难以尽览,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探究。

最后一句"杏花时见隔墙梢"则描绘了一种隐约的情景。"隔墙梢"指的是从墙头上偶尔露出的树枝,这里的"杏花"可能是诗人特意选择的象征,因为杏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且开得较迟,往往成为春尽时节的标志。这里通过这个画面,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即将隐去的春色最后的留恋和记忆。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宋代词人的细腻情感与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御史中丞秦公

天崩地陷,革我洪图。孰敢争之,维时醇儒。

祈复明辟,义在捐躯。猛虎垂涎,遂捋其须。

骊龙不睡,乃探其珠。身赴沙漠,名振九区。

(0)

惜日

吾闻古君子,发愤竞分阴。

漫以一朝逸,终辜百岁心。

嫌秋昼短入,爱夏刻长临。

三省吾身过,专诚学子参。

(0)

次元德弟

宁逐春风上下狂,懒从桃李借恩光。

只应朝市风波恶,不似山林气味长。

莫惜举杯邀太白,要看骑马似知章。

南征他日如相忆,诗句还须付革囊。

(0)

雨中偶成呈天任

久雨苦不乐,吾庐亦未贫。

十旬兼美酝,千亩长脩筠。

睡蝶频来梦,歌莺皆恼人。

得君新唱和,懒病起精神。

(0)

和万舍人折赠蜡梅韵·其三

步绕名园日几回,司花著意巧能裁。

影疏雅称灯笼映,香细疑从酒面来。

破白江梅羞月妒,黏红仙杏待春媒。

何如新样龙山种,却在京都占早开。

(0)

赠相手文李道人

生有文在手,纵横殆天予。

其閒动成字,往往传自古。

舜袖梁武武,老十子贡五。

季友太叔虞,仲子竟归鲁。

仲弓有钩文,宰我亦握户。

敏士自文雅,习道本因辅。

邓渊彭神符,琐琐不足数。

李合陶士衡,三公皆定数。

白帝矜奇瑞,见诮汉世祖。

何为言祸福,历历如君语。

自言传希夷,妙处胜貌取。

见手知国封,况此细纹缕。

研油燎旃檀,始见掌中虏。

何如一览顷,坐谈乐与苦。

老我缩袖閒,不复烦推步。

子其访尘中,英杰在何许。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