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高屋上,饥顾朝求食。
扰扰市井人,日夜衣食迫。
岂伊理当然,或者养未得。
我歌南风诗,归坐还叹息。
鸟鸣高屋上,饥顾朝求食。
扰扰市井人,日夜衣食迫。
岂伊理当然,或者养未得。
我歌南风诗,归坐还叹息。
此诗描绘了一个普通市井生活的景象,通过对比鸟儿自由自在寻找食物的情形,与人们为衣食奔波劳累的境况,表达出诗人对于社会现实不平等的感慨。诗中的“岂伊理当然”一句,质疑了这种不平等是否合乎自然法则和道德常理。
“鸟鸣高屋上,饥顾朝求食。”两句描写早晨鸟儿在高屋檐上鸣叫,表明它们即将出去觅食,这是大自然的常态,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扰扰市井人,日夜衣食迫。”则转向描绘人们在城市中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昼夜不息地为着衣食所困,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出社会生活的艰辛和压力。
“我歌南风诗,归坐还叹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写作中寻找慰藉,但仍旧无法释怀,对于现实中的不公平与困顿,只能通过文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平等的无奈和思考。
王事云靡盬,贞臣敢求去。
愧彼尸位流,庶几践高趣。
车马盈东门,鸿鹄已骞举。
吾思二疏心,岂厌太子傅。
华毂而朱轮,赭衣满道路。
公卿若小吏,要领那得顾。
国体贵善全,没齿获令誉。
权势相倾轧,旁观代深虑。
牵犬入上蔡,惜未识时务。
白帢以临刑,悲哉负儒素。
钟鸣漏尽时,下士竟弗悟。
知几其如神,危事岂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