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禅师生辰三首·其二》
《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禅师生辰三首·其二》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刹那思虑不及处,智入三世无去来。

水母有虾方见色,芭蕉无耳亦闻雷。

闲中情垢消磨尽,笑里心花造次开。

今日全身毛孔笑,老师带伴与春回。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禅师生辰三首(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智慧。

首句“刹那思虑不及处”,以“刹那”形容时间之短,暗示在极短时间内,思维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引出下文对智慧的探讨。接着,“智入三世无去来”,表明真正的智慧能够洞察过去、现在与未来,超越时空的限制,体现了禅宗追求的“无我”、“无念”的境界。

“水母有虾方见色,芭蕉无耳亦闻雷”两句,通过水母与虾、芭蕉与雷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影响。水母因虾的存在而感知颜色,芭蕉虽无耳朵却能听到雷声,强调了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宇宙间微妙的联系。

“闲中情垢消磨尽,笑里心花造次开”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状态。在闲适之中,内心的杂念得以清除,笑容中绽放的是真挚与自在的心灵之花。这反映了禅宗追求内心平静、去除烦恼的修行目标。

最后,“今日全身毛孔笑,老师带伴与春回”表达了诗人对禅师永明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在禅师的引领下,不仅身心得到了净化,还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与生机。这句话寓意着在禅师的教导下,弟子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成长与觉醒,如同春回大地般充满希望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展现了禅宗哲学的核心理念——超越表象、洞察本质、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五十二

发白寒山有雪,眼深秋井澄波。

混沌凿那亡大道,昆崙源自发长河。

一笑十方三世事,不妨随处萨婆诃。

山高早雪,水深先秋。

功勋极处退一步,黑白前时赢一筹。

相随来也还知否,南北东西得自由。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二五

须发老而覆霜,心念净而发光。

妙照混三世,幽灵空十方。

口吞诸佛而不为大,舌拄梵天而不觉长。

刹尘无间说,鸥鸟不乱行。平等是道,自然成章。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五十三

身兮芭蕉,口兮葛藤。雪乞人天饭,光传佛祖灯。

机活作春像,念冷摩风棱。金针玉线兮,谁我绳绳。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七三

雪洗寒岩兮山林气清,秋生烟水兮江湖色明。

犹净镜兮对诸像,似空谷兮随诸声。

游戏因缘三昧用,自然转处不留情。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一一

是兮不是,别兮不别。水冷涵秋,山寒带雪。

传家之印兮中间无文,常用之针兮两头无穴。

游世之身云月閒,说禅之口河汉决。

自然随顺因缘,向道不乖时节。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七十九

十方大地是我一个身便能禁足,十方众生是我一个汉方解护生。

禁足也步步不妄行,护生也心心不妄动。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