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妙画能山水,燕公笔法精无比。
燕公山水工平远,一幅霜绡折千里。
潇湘洞庭日将晚,云物萧萧初满眼。
虞帝之魂招不返,霜树冥冥红叶卷。
二妃血泪知几多,竹上遗痕深复浅。
渔舟片帆风已满,渔父横眠思犹懒。
时时白鹭聚圆沙,亦有行人下前坂。
江回岸断数峰青,彷佛灵妃曲可听。
却逢深崦见茅屋,只欠桃花如武陵。
世间何物人争诧,请说奇书并妙画。
一时鉴赏安足论,流转千年愈增价。
珍绨一袭藏至珍,卷尾长篇更入神。
呜呼粉墨终成尘,唯有文章道德能日新。
我朝妙画能山水,燕公笔法精无比。
燕公山水工平远,一幅霜绡折千里。
潇湘洞庭日将晚,云物萧萧初满眼。
虞帝之魂招不返,霜树冥冥红叶卷。
二妃血泪知几多,竹上遗痕深复浅。
渔舟片帆风已满,渔父横眠思犹懒。
时时白鹭聚圆沙,亦有行人下前坂。
江回岸断数峰青,彷佛灵妃曲可听。
却逢深崦见茅屋,只欠桃花如武陵。
世间何物人争诧,请说奇书并妙画。
一时鉴赏安足论,流转千年愈增价。
珍绨一袭藏至珍,卷尾长篇更入神。
呜呼粉墨终成尘,唯有文章道德能日新。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题为《燕待制秋山晚景》。诗中描绘了燕公的山水画作,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霜绡上的千里平远之景。画面中,潇湘洞庭的日暮时分,云雾缭绕,景象萧瑟。虞帝的灵魂似乎无法归来,霜树间红叶飘零,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二妃的泪水不知流了多少,竹林间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渔舟与行人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江水回旋,岸断峰青,仿佛能听到灵妃的歌声。在深山中偶遇的茅屋,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诗人在最后感慨,世间的事物终将消逝,唯有文章和道德能够永存。他赞美了燕公的画作与奇书的价值,指出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珍贵。整首诗不仅对画作进行了高度评价,也表达了对艺术永恒价值的思考。
杏苑春娇,薄寒犹禁梨花信。
踏青时节做轻阴,芳径苔生晕。轻曳弓鞋未稳。
殢游心、芹泥微润。鸳鸯成对,游戏波心,双双相近。
闲闷侵寻,泪痕犹带红潮印。
生憎燕子入空梁,似说离人恨。金鸭篆烟方烬。
晦流黄、晚风成阵。十三楼畔,廿四桥边,归期偷问。
晴日炙。雪初消,池水碧。
游鲤负冰,好鸟窥人,闲愁增剧。
追忆年时香阁里,携手看、故山春色。
奈而今,恼乱东风,偏吹孤客。春犹昔。浑暗掷。
人咫尺。何从觅。
叹陌上青青,又生芳草,薄暮绿烟如织。
湖海气难一旦减,儿女泪已千行滴。
渐近了花朝,怕重提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