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翳驱云昼不开,龙瓢滴滴自天来。
才看白练垂檐隙,忽报银河落涧隈。
嫠妇从今收滞穗,田家无复叹污莱。
朝来默听民歌颂,尽道皇仁被九垓。
屏翳驱云昼不开,龙瓢滴滴自天来。
才看白练垂檐隙,忽报银河落涧隈。
嫠妇从今收滞穗,田家无复叹污莱。
朝来默听民歌颂,尽道皇仁被九垓。
这首《喜雨诗(其二)》由明代诗人何乔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
首句“屏翳驱云昼不开”,以屏翳象征风雨之神,生动地描绘了乌云密布、阴沉压抑的景象,暗示着长时间的干旱。接着,“龙瓢滴滴自天来”一句,巧妙地将雨水比作从天而降的龙瓢,形象地展现了雨水的珍贵与突然降临的惊喜。
“才看白练垂檐隙,忽报银河落涧隈。”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雨水的形态和分布,白练般的细雨从屋檐缝隙中缓缓滴落,仿佛银河倒悬于山涧边,既表现了雨水的细腻与美丽,也暗示了雨水的充沛与广泛。
“嫠妇从今收滞穗,田家无复叹污莱。”这两句转而关注民生,描述了雨水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使得长期受困于干旱的农妇得以收获,田间不再因缺水而荒芜,体现了雨水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最后,“朝来默听民歌颂,尽道皇仁被九垓。”表达了民众对这场及时雨的感激之情,认为这是皇恩的体现,雨水遍及大地,滋润万物,展现出诗人对君主施政效果的正面评价,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喜雨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雨水与农业生产关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君主治理效果的期待与赞许。
星斗文章,罗腕底、江山咫尺。
谁不数、右丞诗意,探微词笔。
极目惊涛烟浪远,凝神秋水长天碧。
更岚光、晴翠湿红霞,无朝夕。兴亡系,蛟龙蛰。
沧桑感,英雄息。共金焦两点,鼎分峙立。
十万健儿曾鼓掌,三千珠履都生色。
想当年、旌旆话彭郎,成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