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眼青葱桃萼红,东皇试手放春功。
峰峦矗矗孤云耸,涧壑涓涓细水通。
出谷抗尘身已去,登高能赋思无穷。
驱车更过幽居寺,暂听猿吟杳霭中。
柳眼青葱桃萼红,东皇试手放春功。
峰峦矗矗孤云耸,涧壑涓涓细水通。
出谷抗尘身已去,登高能赋思无穷。
驱车更过幽居寺,暂听猿吟杳霭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历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开篇“柳眼青葱桃萼红”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柳树和桃花竞相开放,色彩鲜明。紧接着,“东皇试手放春功”,则是用神话中的东华帝君比喻春天,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春天的到来显得既自然又神奇。
“峰峦矗矗孤云耸,涧壑涓涓细水通”两句,描绘了山峦和溪流的景象。高耸的山峰与飘逸的云彩交相辉映,而山谷中的溪流潺潺,声音清晰,这些都是自然界在春天复苏的声音。
“出谷抗尘身已去,登高能赋思无穷”表达了诗人游历后对世界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诗人离开尘世的喧嚣,攀登高处,有着无尽的思绪,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生命和存在的一种深刻感悟。
“驱车更过幽居寺,暂听猿吟杳霭中”最后两句,则描写了诗人继续行进,经过一座幽静的寺庙,聆听着远处猿啼声和细雨的声音。这里的“幽居寺”可能是诗人内心寻求宁静与安顿的一个象征,而“猿吟杳霭中”的描写,则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哲思的深刻感悟。
贤哉先处士,天书召不起。
云夫嗣孤风,复为隐君子。
有石砺其齿,有泉洗其耳。
下瞰红尘路,荣利无穷已。
孜孜朝市人,同在风波里。
大为高士笑,誓不拾青紫。
我亦宠辱流,所幸无愠喜。
进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
矧今领方面,岂称长城倚。
来访卧云人,而请益诸己。
得无长者言,佩之玉非美。
千寻月脚寒,湖影净于天。
忽如常娥宫,俯仰见婵娟。
更约中秋夕,长津无寸烟。
孤光千里与君逢,最爱无云四望通。
处处楼台竞歌宴,的能爱月几人同。
万石君贤再出麾,犹龙川上五歌时。
九重执宪清规在,十镇分忧白发知。
环禁申威星拱极,铃斋舒啸月侵帷。
金台下客思何报,愿上中和乐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