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耕道时,万卷皆其具。
岁晚德已丰,万卷犹如故。
先生耕道时,万卷皆其具。
岁晚德已丰,万卷犹如故。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洵所作,题为《刘寺簿所居五咏(其一)墨庄》。诗中描绘了一位以道为耕的先生,他的知识如同万卷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道德修养更加丰富,但那些书籍依然如故,寓意深刻。
“先生耕道时,万卷皆其具。” 开篇即点明主题,将“耕道”比作农夫耕田,而“万卷”则象征着丰富的知识和学问,是先生的工具和资源。这里巧妙地将道德修养与知识积累相提并论,强调了两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岁晚德已丰,万卷犹如故。” 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先生的道德修养日益丰满,而他拥有的知识却依旧如初,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或遗忘。这不仅体现了先生对知识的珍视和持续学习的态度,也暗示了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且不断深化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在追求道德完善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坚定。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反思和提升自我,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