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东南尽,清江吴越分。
修涂杂川陆,游役念良勤。
相从二三子,心期同所欣。
逢幽不暂憩,何由解尘纷。
抗迹蹈奇石,扬情瞩流云。
崇林拥密翠,细草潜幽薰。
兰亭访旧游,昔尝览遗文。
有生怜共尽,兴怀岂惟君。
逍遥千载上,逸兴故不群。
风流咏觞乐,寂寂今无闻。
地势东南尽,清江吴越分。
修涂杂川陆,游役念良勤。
相从二三子,心期同所欣。
逢幽不暂憩,何由解尘纷。
抗迹蹈奇石,扬情瞩流云。
崇林拥密翠,细草潜幽薰。
兰亭访旧游,昔尝览遗文。
有生怜共尽,兴怀岂惟君。
逍遥千载上,逸兴故不群。
风流咏觞乐,寂寂今无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开篇“地势东南尽,清江吴越分”勾勒出一片广阔的自然景观,清江两岸是古代吴越之分,设定了诗人所在的地域环境。
接着“修涂杂川陆,游役念良勤”表现了诗人对于这块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相从二三子,心期同所欣"则透露出诗人与几位知己共同享受自然之美,心灵相通。
然而,即便是在大自然中徜徉,诗人的内心也难免有所牵挂,“逢幽不暂憩,何由解尘纷”表达了对于尘世烦恼的无奈与困惑。"抗迹蹈奇石,扬情瞩流云"则是诗人通过攀登奇特的岩石,仰望流动的云海,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崇林拥密翠,细草潜幽薰”写出了浓密的树林和细腻的野草,营造出一个既静谧又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而"兰亭访旧游,昔尝览遗文"则让人联想到诗人曾经在兰亭留下过足迹,阅读过古人的文字,这里的“遗文”不仅是对物质遗存的追忆,更蕴含着精神文化的传承。
"有生怜共尽,兴怀岂惟君"中,“有生”指代诗人与知己的共同生活,而“兴怀”则是诗人的情感流露,这里所表达的是对昔日友谊的珍视和怀念之情。"逍遥千载上,逸兴故不群"则表明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情怀,不愿随波逐流。
最后,“风流咏觞乐,寂寂今无闻”中“风流”指代高雅的生活态度,而“咏觞乐”则是对美好时光和文化艺术享受的追忆。"寂寂今无闻"表达了现在这种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复存在,只能在心中回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深厚友谊和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