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意岂当詶日月,乾坤无处寄閒身。
道傍多少虬髯客,尽是区区行路人。
此意岂当詶日月,乾坤无处寄閒身。
道傍多少虬髯客,尽是区区行路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世态炎凉的洞察。首句“此意岂当詶日月”,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难以被日月所理解,暗示了其思想的深邃与复杂。接着,“乾坤无处寄閒身”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感到在广阔的天地间,找不到一个可以安放自己心灵的角落,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情绪。
后两句“道傍多少虬髯客,尽是区区行路人”,诗人通过对比,将“虬髯客”与“行路人”进行区分,前者可能是指那些有着独特个性或抱负的人,后者则代表了平凡的大众。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阶层差异的观察,也暗含了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那些看似与众不同的“虬髯客”,最终也不过是平凡的“行路人”,这既是对现实的讽刺,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我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西湖幽绝处,人迹罕经行。
古木四围合,野禽三两声。
孤山终不俗,处士旧留名。
欲荐寒泉菊,高风同借宿招提境,吟诗静夜分。
月光初地见,花气后台闻。
何处晓钟动,满城香钵熏。
山僧绝供亿,欹枕卧看云。
水鸟飞何处,苍茫云满湖。
《棹歌》有遗响,不见小长芦。
浦溆仍烟雨,楼台似画图。
家风在严濑,能把钓竿无。
秋蓬去故所,随风自东西。
人生遇时艰,移徙将安辞。
今兹别汝去,念汝不能携。
山川虽云远,音书肯尔稀。
不见林中鸟,晨飞暮相依。
勿为别离念,相共自有期。
暖日煦早春,好风拂柔枝。
万物豫天和,胡为常凄其。
努力以自爱,慰我桑榆时。
昨发于陵城,今过伏生里。
荒陇春不耕,残碑断犹峙。
饥兔走陂陀,惊鼠缘松杞。
缅怀祖龙时,生也为博士。
焚书识先机,遁迹归桑梓。
却徵甘草莱,传经赖女子。
衰贱固云然,渝节亦所耻。
鄙哉叔孙生,朝仪媚君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