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凤翥行》
《凤翥行》全文
宋 / 释居简   形式: 古风

破舆不窗帘不旌,短长后先白四丁。

旋牵毳衲裹秋鬓,月露点滴垂青冥。

平明驱入三家市,市人惊见左右视。

笑云非病亦非狂,不与人同与人异。

抑非湖海空橘陈,不老不死亦不灵。

不然天台石桥寺,丹碧剥落泥应真。

须臾一棹脩门去,却遣破舆归凤翥。

谓言只借此样僧,非此样僧莫借与。

(0)
鉴赏

这首诗《凤翥行》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描绘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僧人的形象,以及他与世俗世界的关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僧人独特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首句“破舆不窗帘不旌”描绘了僧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简陋,没有豪华的装饰,暗示其不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接着,“短长后先白四丁”可能是指僧人头上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智慧的积累。

“旋牵毳衲裹秋鬓”描述了僧人穿着简朴的袈裟,包裹着秋日的鬓发,进一步强调了其朴素的生活风格。而“月露点滴垂青冥”则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平明驱入三家市”写出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片段,他于清晨进入集市,与市井百姓相遇。接下来的“市人惊见左右视”,表现了周围人对僧人的惊讶和好奇,反映出僧人与世俗社会的差异。

“笑云非病亦非狂,不与人同与人异”表明僧人虽与众不同,但并非病态或疯狂,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哲学。接着,“抑非湖海空橘陈,不老不死亦不灵”可能是在比喻僧人虽未像江湖人物那样经历风浪,但内心却保持着年轻和活力,不被世俗的规则束缚。

“不然天台石桥寺,丹碧剥落泥应真”提到天台山的石桥寺,暗示僧人可能曾在那里修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使得原本鲜艳的寺庙色彩褪去,但内心却更加纯净和真实。

最后,“须臾一棹脩门去,却遣破舆归凤翥”描述了僧人短暂地离开集市,然后乘坐破旧的车驾返回了凤翥之地。而“谓言只借此样僧,非此样僧莫借与”则表达了对这种独特僧人形象的赞美,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并接纳他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僧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世界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和向往。

作者介绍

释居简
朝代:宋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猜你喜欢

壮士胆歌

非灾非祥何所出,回天转地成慌惚。

蓬莱金曜急食昴,矫矫霜虹横贯日。

帝尊万乘勿致威,大兵如火无所施。

擒龙扼虎无所尅,手引存亡才顷刻。

事无今古用则灵,用时天下毛发惊。

能将义勇发至诚,壮士之胆君勿轻。

(0)

观前古美人图

璧月尘昏琼树秋,无从百媚一回眸。

荼蘼香度梅妆冷,鹦鹉声低玉笛幽。

吐袖但能知祸水,逢春辄莫上迷楼。

归来安守无盐女,不宠无惊共白头。

(0)

望雪阁

黄帝乘云至帝乡,空留辙迹锁穹苍。

茫茫丹鼎知何在,曳曳霓旌不可望。

乞得溪山增气象,真成草木被恩光。

我来睇目凭栏久,是可无情忆楚襄。

(0)

谢陈无己相访

下直来天禄,柴荆故远求。

论心日恨短,归路雨无忧。

红叶缤纷晚,黄花烂缦秋。

会须寻此况,击节再相酬。

(0)

万竹轩·其七

一日无君似染尘,得君风思出天真。

七贤林下谁堪友,到此相寻少有人。

(0)

游孤山

为闻高隐访遗孙,只有孤山独自存。

怅望咏梅人不见,寂寥惟度月黄昏。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