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尘昏琼树秋,无从百媚一回眸。
荼蘼香度梅妆冷,鹦鹉声低玉笛幽。
吐袖但能知祸水,逢春辄莫上迷楼。
归来安守无盐女,不宠无惊共白头。
璧月尘昏琼树秋,无从百媚一回眸。
荼蘼香度梅妆冷,鹦鹉声低玉笛幽。
吐袖但能知祸水,逢春辄莫上迷楼。
归来安守无盐女,不宠无惊共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美人图中的女子形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细腻的情感。首句“璧月尘昏琼树秋”以“璧月”比喻女子的美貌,却因“尘昏”而显得有些暗淡,仿佛是岁月的痕迹,或是命运的无奈,暗示了女子的处境或命运并不如意。接着“无从百媚一回眸”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美丽,即使她未曾回眸,其魅力已足以令人倾倒。
“荼蘼香度梅妆冷”一句,通过“荼蘼”的香气和“梅妆”的冷艳,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在美,也暗示了她的内心情感可能如冬日的梅花般孤傲且寒冷。“鹦鹉声低玉笛幽”则以鸟鸣和笛声的低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是在诉说女子内心的寂寞与忧伤。
“吐袖但能知祸水”一句,运用“祸水”这一典故,表达了女子对权力与欲望的警惕,暗示她可能曾经历过因美貌而带来的纷扰与伤害。“逢春辄莫上迷楼”则是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女子似乎在告诫自己,不要轻易陷入情感的漩涡,避免重蹈覆辙。
最后,“归来安守无盐女,不宠无惊共白头”两句,展现了女子在经历了种种之后,选择回归平凡,与普通女子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不再追求权贵的宠爱,而是与爱人相守到老,体现了她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
毵毵白发旧儒臣,几见江南物候新。
问讯枉烦林下士,变衰祇似梦中人。
隔帘听雨常经久,倚户看山不厌频。
更欲就依禅榻伴,炉烟终日澹絪缊。
冲怀澹如水,万境犹虚空。
忽闻还山诏,喜入衰颜红。
山中何所有,手种石上松。
茅屋雰无人,恒有云气封。
青灯照佛龛,炉烟袅松风。
砯崖喷飞泉,赴壑如撞钟。
群响自起灭,闻心本无穷。
尘销诸念寂,梦觉非有踪。
九旬谈一妙,政尔开盲聋。
孰持去来影,观作真实同。
去随流水远,归与云相从。
无心任玄化,泊然齐始终。
秋风动江汉,波浪皆朝宗。
云帆挂海月,渺渺五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