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闲非避世,导引学修真。
物外元无事,壶中别有春。
水声清梦寝,山色上衣巾。
已矣将安往,乡关渺战尘。
投闲非避世,导引学修真。
物外元无事,壶中别有春。
水声清梦寝,山色上衣巾。
已矣将安往,乡关渺战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闲适生活中追求精神境界的场景。首句“投闲非避世”,表明诗人并非逃避现实,而是选择在闲适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接着,“导引学修真”则揭示了诗人通过修炼身心,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物外元无事,壶中别有春”两句,运用了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暗示了诗人认为在世俗之外,存在着一种超越物质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精神世界。这里的“壶中春”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水声清梦寝,山色上衣巾”描绘了诗人静夜听水,山色映衣的自然情境,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水声清脆,似乎能洗涤心灵的尘埃;山色入衣,仿佛将大自然的灵韵融入日常。
最后,“已矣将安往,乡关渺战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慨与无奈。在经历了种种之后,面对远方的故乡和战乱的痕迹,诗人或许感到迷茫与无力,但这种情绪并未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的复杂情感。
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云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
澹澹澄江漫,飞飞度鸟疾。
邑人半舻舰,津树多枫橘。
感别时已屡,凭眺情非一。
远怀不我同,孤兴与谁悉。
平生本单绪,邂逅承优秩。
谬忝为邦寄,多惭理人术。
驽铅虽自勉,仓廪素非实。
陈力倘无效,谢病从芝朮。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
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来夷獠乡。
吾友不可见,郁为尚书郎。
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
渺渺云智远,幽幽海怀长。
胜赏欲与俱,引领遥相望。
为政愧无术,分忧幸时康。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