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孙登长啸图》
《孙登长啸图》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碧眼空空照九州,阮公不是我同流。

划然长啸谁听得,独有苏门山点头。

(0)
鉴赏

这首诗《孙登长啸图》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孙登长啸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情感。

首句“碧眼空空照九州”,以“碧眼”象征孙登的智慧与超脱,其目光如炬,照亮了整个九州大地,寓意孙登的思想和精神影响深远。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孙登的形象,也暗示了他的思想光芒普照四方。

次句“阮公不是我同流”,这里的“阮公”指的是阮籍,与孙登并称为“竹林七贤”的成员之一。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与孙登精神上的共鸣,而与阮籍等其他人物有所不同,强调了孙登在自己心中的独特地位。

第三句“划然长啸谁听得”,描绘了孙登长啸的情景,声音划破寂静,却无人能真正理解或听到。这不仅是对孙登个人特质的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深处那份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的投射。

最后一句“独有苏门山点头”,以苏门山为背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孙登长啸的理解与共鸣。苏门山在这里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仿佛只有这座山能够理解孙登的深意,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认同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孙登长啸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共鸣的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使得孙登的形象更加立体,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理解与孤独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元符亲享明堂十一首·其十彻豆用《歆安》

穆穆在堂,肃肃在庭。于显辟公,来相思成。

神既歆止,有闻无声。锡我休嘉,燕及群生。

(0)

题南康晏史君望云亭

南康父老传史君,疾呼急索初不闻。

未尝遣汲谷帘水,三岁只望香炉云。

云徐无心澹无滓,史君恬静亦如此。

飙然一去扫遗阴,便觉歊烦怅千里。

归田负戴子与妻,圃蔬园果西山西。

出门亭皋百顷绿,望云才喜雨一犁。

我知新亭望云好,欲斸比邻成二老。

莫嫌鸡黍数往来,为报襄阳德公嫂。

(0)

要望之过我庐

念子且行矣,要子过我庐。

汲我山下泉,煮我园中蔬。

知子有仁心,不忍钩我鱼。

我池在人境,不与猵獭居。

亦复无虫蛆,出没争腐馀。

食罢往游观,鱍鱍藻与蒲。

清波映白日,摆尾扬其须。

岂鱼有此乐,而我与子无。

击壤谣圣时,自得以为娱。

(0)

招同官游东园

青青石上檗,霜至亦已凋。

冉冉水中蒲,尔生信无聊。

感此岁云晚,欲欢念谁邀。

嘉我二三子,为回东城镳。

幽菊尚可泛,取鱼系榆条。

毋为百年忧,一日以逍遥。

(0)

自白门归望定林有寄

蹇驴愁石路,余亦倦跻攀。

不见道人久,忽然芳岁残。

朝随云暂出,暮与鸟争还。

杳杳青松壑,知公在两间。

(0)

光宅寺

翛然光宅淮之阴,扶舆独来止中林。

千秋钟梵已变响,十亩桑竹空成阴。

昔人倨堂有妙理,高座翳绕天花深。

红葵紫苋复满眼,往事无迹难追寻。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