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招同官游东园》
《招同官游东园》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青青石上檗,霜至亦已凋。

冉冉水中蒲,尔生信无聊。

感此岁云晚,欲欢念谁邀。

嘉我二三子,为回东城镳。

幽菊尚可泛,取鱼系榆条。

毋为百年忧,一日以逍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otóngguānyóudōngyuán
sòng / wángānshí

qīngqīngshíshàngnièshuāngzhìdiāo

rǎnrǎnshuǐzhōngěrshēngxìnliáo

gǎnsuìyúnwǎnhuānniànshuíyāo

jiāèrsānwèihuídōngchéngbiāo

yōushàngfàntiáo

wèibǎiniányōuxiāoyáo

注释
石上檗:一种植物。
凋:凋谢。
冉冉:缓缓的样子。
蒲:菖蒲。
岁云晚:一年将尽。
欲欢:渴望欢乐。
嘉:赞赏。
二三子:你们这些人。
东城镳:东城策马出游。
泛:漂浮。
百年忧:长久的忧虑。
一日:每天。
逍遥:自由自在。
翻译
青青的石头上的檗草,即使到了霜降时节也已经凋零。
水中的菖蒲慢慢生长,你的生活似乎很无聊。
感叹这一年将尽,想寻欢作乐又能邀请谁呢?
感谢你们这些朋友,陪我一起返回东城策马游走。
幽静的菊花还能漂浮,钓鱼时把鱼线系在榆树的枝条上。
不必为长久的忧虑烦恼,让我们每天都能尽情享受自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招同官游东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青青石上檗,霜至亦已凋。" 这两句通过对石头上的苔藓和霜雪的描述,展示了秋冬之际自然界的萧瑟景象,同时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冉冉水中蒲,尔生信无聊。" 水中的蒲草在微风中摇曳,给人一种淡漠和无为之感,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感此岁云晚,欲欢念谁邀。" 随着年华的流逝,诗人感到时光不再,可以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可能是在寻觅能够共享快乐的人。

"嘉我二三子,为回东城镳。" 这里提到的“二三子”可能指的是几个亲密的朋友或同僚,诗人希望与他们一同去往东城,这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一种向往。

"幽菊尚可泛,取鱼系榆条。" 幽静的菊花池塘依然可以泛舟捕鱼,系在榆树下,显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

最后一句 "毋为百年忧,一日以逍遥。" 则是诗人的哲学思考,主张不要为长远的忧虑所困扰,而应珍惜每一天,保持心境的自由和愉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选择,以及他内心对于友情、美好时光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六十自遣二首·其二

大陆龙蛇夏变夷,出门一步路岖崎。

关津严诘浑如盗,貔虎横行是可儿。

谄笑胁肩时务识,危言强项众人嗤。

苟全性命于馀劫,敢浼亲朋进玉卮。

(0)

怡园主人消寒会予自上海归赋此

岁晚意不适,驱车归家园。

穷巷多白草,寒门无高轩。

道逢心所欢,得意相忘言。

邀我旧游地,劝我彭泽尊。

顾念早春节,气候殊凉温。

三淩杀野荠,霜落寒蓬根。

耿耿怀旧情,况复时既昏。

芳草随年尽,何处求王孙。

(0)

落叶和常熟孙子佩四首·其四

天寒日暮竟何之,纵不长年亦自悲。

多谢后来新雨露,从今誓不上高枝。

(0)

志感

孟夏滔滔逝,江潭草木深。

自怜忧国泪,不是屈原心。

(0)

题读内经图为秦生伯未作二首·其二

二家比类合古书,冠以旧号尊绪统。

消解群疑始见真,读书贵有明眼人。

又词先生启玄钥,用志不纷凝于神。

妙悟阴阳决生死,削除骈拇及枝指。

迄今披图见古心,君子有谷诒孙子。

(0)

采蒪曲四首·其一

迢遥大堤边,秋水一何深。

采蒪莫采丝,丝长牵郎心。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