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子且行矣,要子过我庐。
汲我山下泉,煮我园中蔬。
知子有仁心,不忍钩我鱼。
我池在人境,不与猵獭居。
亦复无虫蛆,出没争腐馀。
食罢往游观,鱍鱍藻与蒲。
清波映白日,摆尾扬其须。
岂鱼有此乐,而我与子无。
击壤谣圣时,自得以为娱。
念子且行矣,要子过我庐。
汲我山下泉,煮我园中蔬。
知子有仁心,不忍钩我鱼。
我池在人境,不与猵獭居。
亦复无虫蛆,出没争腐馀。
食罢往游观,鱍鱍藻与蒲。
清波映白日,摆尾扬其须。
岂鱼有此乐,而我与子无。
击壤谣圣时,自得以为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在山居生活中对子女的深切情感和关怀。开篇“念子且行矣,要子过我庐”表达了父亲对子女即将到来的期待之情,以及希望她能来到自己的小屋内。接下来的“汲我山下泉,煮我园中蔬”则展示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其中水源来自山下的清泉,食物来源于自家园中的蔬菜。
诗中还透露出父亲对子女仁心的赞赏,“知子有仁心,不忍钩我鱼”,意味着子女不忍心看到父亲捕鱼而伤害生命,这反映了子女温柔和善良的一面。随后“我的池在人境,不与猵獭居”表明这片水域虽处于人间,却清澈见底,远离那些肮脏的东西。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亦复无虫蛆,出没争腐馀。食罢往游观,鱍鱍藻与蒲”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水质清洁的环境,其中鱼儿活泼泼,与水藕和菡萏共处,而没有污秽之物。
最后,“清波映白日,摆尾扬其须。岂鱼有此乐,而我与子无”表达了诗人对鱼儿悠然自得的生态环境的感慨,以及自己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似的乐趣。“击壤谣圣时,自得以为娱”则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以击打泥土发声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王安石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诗作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家庭亲情和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内心深处对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