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
疏钟挟谷响,悲梵入樵歌。
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
拂尘书所见,因得拟阴何。
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
疏钟挟谷响,悲梵入樵歌。
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
拂尘书所见,因得拟阴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再次访问一处自然之地——草堂的场景。开篇“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两句,通过对野寺和山中僧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境。"疏钟挟谷响"则是环境的进一步渲染,寥寥可闻的钟声在山谷间回荡,让人不由得生出一份超然物外之感。而“悲梵入樵歌”中,“悲梵”指的是悲凉的梵音,这里与“樵歌”相搭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所引发的情感共鸣。
接下来的“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两句,以鲜明的意象描绘出草堂周围的自然美景。“水映茅篁竹”中的“茅篁竹”指的是竹子被野草所覆盖,而“云埋茑女萝”则是说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的蕨类植物。这两句诗通过对水和云的运用,强化了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之间的交融。
最后,“拂尘书所见,因得拟阴何”表达了诗人在这次重游中,对于书籍知识的反思,以及他试图捕捉那份难以名状的情怀。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古人饮酒戒沉湎,一石萧然神不乱。
今人饮酒如沐猴,脱巾狂叫无时休。
双眼茫茫向天白,知交侧目成愆尤。
清音软谑有何意,白波平地如山丘。
君不见张旭满引挥云烟,李白一斗诗百篇,遇汝那得开心颜。
又不见刘阮朝朝竹林醉,当日高谈遇此辈,大白流离玉缸碎。
哲人代沦谢,大雅谅难作。
世路日凌夷,词场巧枘凿。
睊睊郢都匠,戾目陵阳璞。
何彼金闺彦,高谊振顽薄。
尺书寄远道,论交慰离索。
风霜粲华缄,飒爽动林薄。
神剑贻雷张,仙舟伫李郭。
寥寥九成奏,孰振钧天乐。
千人失酬和,片语谢雕琢。
泠泠金石声,三叹起韶濩。
驱车出郭门,徘徊望都邑。
念我平生亲,聚散何仓卒。
白露涂中逵,清霜被原隰。
惊飙动地起,黄叶无宁夕。
羁禽怀故林,疲马倦行役。
群雁西南翔,哀音正嘹呖。
岂无盈尊酒,执手歧路侧。
飞觞属华筵,行子相向立。
别离在须臾,沈忧万端集。
去去勿复论,红颜中道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