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看书蜡炬残,溟濛疏雨作秋寒。
江山风物愁将尽,湖海舟舤客耐看。
压树黄鹂同坐湿,冲泥瘦马独行难。
穷途摇落成何济,空戴萧条旧鹖冠。
小阁看书蜡炬残,溟濛疏雨作秋寒。
江山风物愁将尽,湖海舟舤客耐看。
压树黄鹂同坐湿,冲泥瘦马独行难。
穷途摇落成何济,空戴萧条旧鹖冠。
这首诗描绘了雨天中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首句“小阁看书蜡炬残”,描绘了在昏暗的烛光下,诗人独自于小阁中读书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溟濛疏雨作秋寒”一句,通过细雨和秋寒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冷和凄清。
“江山风物愁将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逐渐消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湖海舟舤客耐看”则以远行的船只为喻,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压树黄鹂同坐湿,冲泥瘦马独行难”两句,通过黄鹂与瘦马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雨中自然界的凄凉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处境的艰难与孤独。最后,“穷途摇落成何济,空戴萧条旧鹖冠”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和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鹖冠象征着官职,暗示了诗人曾经的荣光与现在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幅充满哀愁与思乡之情的画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切思考。
忽忆岩中雪,谁人拂薜萝。
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
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
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圣主临前殿,殷忧遣使臣。
气迎天诏喜,恩发土膏春。
草色催归棹,莺声为送人。
龙沙多道里,流水自相亲。
西京无暑气,夏景似清秋。
天府来相辟,高人去自由。
江山通蜀国,日月近神州。
若共将军语,河兰地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