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月晕大如轮,邪气来逼金波浑。
嫦娥怨泣帝所闻,飞符北方起风神。
声如驱涛洗阴云,欲以快意乃自昏。
纷纷欲尽江南土,散作弥天万里尘。
昨宵月晕大如轮,邪气来逼金波浑。
嫦娥怨泣帝所闻,飞符北方起风神。
声如驱涛洗阴云,欲以快意乃自昏。
纷纷欲尽江南土,散作弥天万里尘。
这首诗《大风吟》由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描绘了一场狂风肆虐的景象。开篇“昨宵月晕大如轮”,以满月的异常预示着不寻常的天气即将来临。接着,“邪气来逼金波浑”一句,形象地描述了风力之强,使得月光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邪气所逼迫。接下来,“嫦娥怨泣帝所闻”运用神话传说,借嫦娥之怨泣,暗示自然界的异象,引出“飞符北方起风神”的举动,似乎在召唤北方的风神来应对这场风暴。
“声如驱涛洗阴云”生动地描绘了风声如潮水般汹涌,清洗着乌云,试图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光明。然而,“欲以快意乃自昏”却揭示了这场风暴并非为了带来快乐,反而使天空变得更加昏暗,暗示了风暴的破坏力和混乱状态。最后,“纷纷欲尽江南土,散作弥天万里尘”则展现了风暴的威力,它不仅席卷了江南的土地,还扬起了漫天的尘土,覆盖了广阔的区域,形象地展示了风暴的浩大与破坏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捕捉了自然界中极端天气的震撼力量,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格格水禽飞带波,孤光斜起夕阳多。
湖西山浅似相笑,菱刺惹衣攒黛蛾。
青丝系船向江木,兰芽出土吴江曲。
水极晴摇泛滟红,草平春染烟绵绿。
玉鞭骑马杨叛儿,刻金作凤光参差。
丁丁暖漏滴花影,催入景阳人不知。
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
莲塘艇子归不归,柳暗桑秾闻布谷。
秋风陨群木,众草下严霜。复问子何如?
自言之帝乡。岂无亲所爱,将欲济时康。
握手别征驾,返悲岐路长。
同官载酒出郊圻,晴日东驰雁北飞。
隔岸春云邀翰墨,傍檐垂柳报芳菲。
池边转觉虚无尽,台上偏宜酩酊归。
州县徒劳那可度,后时连骑莫相违。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
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