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辱井》
《辱井》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寺前蔬圃是台城,寺后寒泉入柳营。

玉甃多年无旧物,银瓶终日有哀声。

游童走卒争嗤点,弱水贪泉共姓名。

不似冶城三尺土,钟山回首让峥嵘。

(0)
注释
寺前:指寺庙前面。
蔬圃:菜园。
台城:古代南京的一座城池。
寒泉:冰冷的泉水。
柳营:柳树成荫的地方,这里比喻军营。
玉甃:玉制的井壁,形容井的精致。
旧物:过去的痕迹或遗物。
银瓶:装水的容器。
哀声:悲凉的声音。
游童:游玩的孩子。
走卒:过往的士兵。
嗤点:嘲笑和指点。
弱水贪泉:比喻贪婪或罪恶之地。
冶城:古代南京的一个地名。
三尺土:形容土地面积不大。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引申为显赫或杰出。
翻译
寺前的菜园是台城的标志,寺后的冷泉流入柳树丛中。
古老的井壁上没有留下旧时的东西,银瓶里的水整天发出悲哀的响声。
游玩的孩子和过往的士兵都争相嘲笑和指点,这弱水贪泉也因此有了名字。
不像冶城那片三尺之地,钟山的峻峭反而显得更加雄伟。
鉴赏

这首诗名为《辱井》,作者项安世是宋代文人。诗中以南京台城的一口井为题材,展现了井的历史变迁和周围环境。首句“寺前蔬圃是台城”,描绘了井旁的景象,寺与菜园相映成趣,暗示了历史的沧桑。次句“寺后寒泉入柳营”,进一步描绘了井水源源不断地流经柳树下的情景。

第三句“玉甃多年无旧物”,“玉甃”形容井壁的精美,但多年过去,井边已无昔日的痕迹,透露出一种岁月流转的感慨。第四句“银瓶终日有哀声”,“银瓶”可能指汲水的工具,哀声暗指井水的流失或低沉的回音,寓含着诗人对井的怜惜之情。

第五、六句“游童走卒争嗤点,弱水贪泉共姓名”,通过游童走卒对井的嘲笑和戏谑,反映出人们对井的忽视和遗忘,同时也揭示了井的默默无闻。最后一句“不似冶城三尺土,钟山回首让峥嵘”,将井与南京其他名胜如冶城、钟山相比,表达了井虽然平凡,但其历史地位和承载的情感却并不逊色于这些显赫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井为载体,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默默无闻事物的敬意。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圭塘杂咏·其一柳下听莺

阴阴烟翠足潜身,其奈娇喉百啭新。

却忆当年阊阖晓,恩袍光照上林春。

(0)

过李溉之天心亭

放眼乾坤独倚阑,古今如梦水云閒。

南山也解留连客,直送岚光到坐间。

(0)

南方贾客词

江岸琅玕悲帝妇,云光漏日波含雾。

泷船春下鹧鸪林,青帻蛮郎占龙户。

千寻高杉生翠微,北人去买椒葛衣。

鸡骨卜神铜铸鼓,却意冰纨将北归。

(0)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八首·其六

其西何寥寥,云有古先生。

岩居时一食,委形澹无营。

朝日炫丹碧,匪以斤斧成。

如何骄荣子,腾拿列层城。

驱力超北海,逐影徙南溟。

谁能佐玄化,泯默有遗情。

(0)

摵摵众叶响,滋滋生意新。

知谁实挥洒,解使尽圆匀。

蛛网悬珠络,荷盘泻汞银。

喜凉生枕簟,愁润逼衣巾。

(0)

幽思六首·其六

景晏念虑歇,支颐坐看山。

起来复何为,结佩纫幽兰。

万事从悠悠,不愧俯仰间。

举杯谢尘世,月落梅花残。

深江总风波,天淡孤鸟閒。

气数当闭塞,我亦方闭关。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