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无閒兴到溪村,旧友同游不半存。
山色几曾离钓艇,潮声空自过僧门。
路经兵后桥梁断,林有人来鸟雀喧。
身外问谁归计得,樵渔相笑未开言。
久无閒兴到溪村,旧友同游不半存。
山色几曾离钓艇,潮声空自过僧门。
路经兵后桥梁断,林有人来鸟雀喧。
身外问谁归计得,樵渔相笑未开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历经战乱后,再次泛舟至甘溪,与老友重逢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离散的哀伤。
首联“久无闲兴到溪村,旧友同游不半存”,点明了诗人长时间未曾有闲情逸致来到溪边村落,而曾经一同游玩的老友,如今却已失去一半,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颔联“山色几曾离钓艇,潮声空自过僧门”,通过描写山色与潮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山色依旧,但潮声似乎在为逝去的时光唱着挽歌。
颈联“路经兵后桥梁断,林有人来鸟雀喧”,描述了战乱后的景象,道路因战争而桥梁断绝,林间有人来时,鸟雀喧闹,既展现了战后恢复的生机,也暗含了对战争破坏的反思。
尾联“身外问谁归计得,樵渔相笑未开言”,诗人面对自身与外界的变化,不禁发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有谁能找到归宿?樵夫与渔人相视而笑,似乎是对诗人疑问的一种回应,但并未开口,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过往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乡山临海岸,别业近天堄。
地接龙堆北,川连雁塞西。
童年方剃削,弱冠导群迷。
儒释双披玩,声名独见跻。
须缘随垦请,今乃恨暌携。
寂寂空愁坐,迟迟落日低。
触槐常有志,折槛为无蹊。
薄暮荒城外,依稀闻远鸡。
闲游爱湖广,湖广丛怪石。
回合万里势,□□□□□。
绿动若无底,波澄涵云碧。
镕水复何如,昆池吾不易。
兹境多所尚,亲邻道与释。
外望虽异门,中间不相隔。
开凿尽天然,智者留奇迹。
我愿长此游,谁言一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