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土。
阴阴日光淡,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
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
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土。
阴阴日光淡,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
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
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
这首诗描绘了大林寺上人茅斋周围的自然景色和环境。首句“盘烟下层霄”形象地写出山间的云雾缭绕,仿佛从天际缓缓降落。接着,“山骨微负土”暗示山势陡峭,土壤覆盖不多,透露出山的峻峭与质朴。
“阴阴日光淡,漠漠风气古”描绘了光线透过稀疏的云层,显得柔和而略带沧桑,山间的气息古老而宁静。诗人继续描述茅斋附近的景致,“宝树压桥低”,树木繁茂,似乎连桥都被遮掩,溪流环绕着菜园,生机盎然。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点明此处曾是文人墨客吟咏之地,花径蜿蜒,杂草丛生,增添了历史的痕迹。茅斋本身则显得废弃而荒凉,仅有一半用茅草修补,显示出其简朴和岁月的痕迹。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孤寂清幽环境的喜爱,认为这样的地方适合长久静坐,即使有客人来访,主人的姿态也显得不那么重要,更强调的是心境的交流。
最后两句“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寂静,连细微的声音如樵夫砍柴的声音都能清晰听到,展现了大林寺上人茅斋的宁静与远离尘世的氛围。
总的来说,查慎行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居生活的画面,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