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化亦多年,圣愚相介佋。
天地未及区,冯生交杂嬲。
不有持运人,愦愦失昏晓。
万欲雕至精,一事谁能了。
羲皇遂巳徂,虞夏遂已邈。
治忽不关民,所关民寿夭。
大乱蛮夷猾,次则奸贼扰。
春秋称近古,荆戎亦纷缭。
千年汉及宋,纯化未全肇。
其馀闰统分,寄权皆浅少。
君雄相啖食,异类居中矫。
风云无气色,江河同滔淼。
大哉开天主,方将日月皎。
历历数乾坤,独此圣功表。
绳绳及今日,咸若偕鱼鸟。
纤鳞仰波馀,弱翮随飙杪。
寤寐慰升沉,歌风庶可绍。
元化亦多年,圣愚相介佋。
天地未及区,冯生交杂嬲。
不有持运人,愦愦失昏晓。
万欲雕至精,一事谁能了。
羲皇遂巳徂,虞夏遂已邈。
治忽不关民,所关民寿夭。
大乱蛮夷猾,次则奸贼扰。
春秋称近古,荆戎亦纷缭。
千年汉及宋,纯化未全肇。
其馀闰统分,寄权皆浅少。
君雄相啖食,异类居中矫。
风云无气色,江河同滔淼。
大哉开天主,方将日月皎。
历历数乾坤,独此圣功表。
绳绳及今日,咸若偕鱼鸟。
纤鳞仰波馀,弱翮随飙杪。
寤寐慰升沉,歌风庶可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创作的《秋日燕邸咏怀十诗各系以题》中的第十首,名为“元化”。诗中探讨了历史的变迁与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在大乱世中圣人的角色和作用。
首句“元化亦多年,圣愚相介佋”,点出时间的漫长与圣人与愚者之间的相互交织,暗示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接着,“天地未及区,冯生交杂嬲”描绘了天地间未有明确界限,各种力量相互纠缠的情景,象征着历史的混沌与混乱。
“不有持运人,愦愦失昏晓”表达了如果没有能够掌握命运的人,人们会迷失在混乱之中,失去方向。接下来的“万欲雕至精,一事谁能了”则指出欲望的无限与实现目标的困难,反映了人性的矛盾和世界的复杂。
“羲皇遂巳徂,虞夏遂已邈”通过引用古代帝王的名字,强调了历史的流逝和文明的更迭。接下来的“治忽不关民,所关民寿夭”则揭示了统治者的治理往往忽视民众的生死存亡,凸显了权力与人民之间的疏离。
“大乱蛮夷猾,次则奸贼扰”描述了社会动荡时外敌内贼的侵扰,进一步展现了乱世的残酷。而“春秋称近古,荆戎亦纷缭”则通过引用《春秋》和荆楚之地的例子,强调了历史的循环和地域间的联系。
“千年汉及宋,纯化未全肇”提到汉宋两朝,虽有传承,但纯化的开始尚未完全实现,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变革。接下来的“其余闰统分,寄权皆浅少”则指出其他朝代的统治多为权宜之计,缺乏深远的影响。
“君雄相啖食,异类居中矫”描绘了君主之间的争斗和不同势力的较量,体现了权力斗争的激烈。而“风云无气色,江河同滔淼”则以自然景象比喻政治局势的变幻莫测。
“大哉开天主,方将日月皎”表达了对开天辟地之主的崇敬,预示着未来的光明。最后,“历历数乾坤,独此圣功表”强调了圣人在历史进程中的独特贡献,而“绳绳及今日,咸若偕鱼鸟”则表达了对当下与未来的一致性期待。
整首诗以深邃的历史视角,探讨了人性、权力、历史变迁与圣人角色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生平爱种梅与兰,梅花易种兰花难。
相思万斛消不得,惟馀清梦萦湘干。
凉风蓦地送香气,美人容谷来姗姗。
一枝亲向胆瓶供,对之喜动双眉端。
名花本推国香香,赠花人更余相欢。
忆从古梅林下别,遥通音问惟青鸾。
芳踪相隔心不隔,贻我秋佩清芬攒。
见花如见玉人面,无言常向妆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