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溷飘茵遇各殊,难凭巧拙判荣枯。
可怜绝艳天孙锦,尽作障泥不作襦。
倾城何必尽名姝,月范花模总过谀。
此意深知惟宋玉,《高唐》赋后赋《登徒》。
堕溷飘茵遇各殊,难凭巧拙判荣枯。
可怜绝艳天孙锦,尽作障泥不作襦。
倾城何必尽名姝,月范花模总过谀。
此意深知惟宋玉,《高唐》赋后赋《登徒》。
这首清代张䌌英的《偶成》描绘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生活图景。首句“堕溷飘茵遇各殊”,以比喻手法,暗示世事无常,人生际遇各有不同,有的人如落花入溷(厕所),有的人则如飞絮飘茵(洁净之地)。接下来,“难凭巧拙判荣枯”表达了命运难以单纯凭借个人才智或努力来决定升沉,强调了命运的不确定性。
“可怜绝艳天孙锦,尽作障泥不作襦”中,“天孙锦”借指华美的织物,但在这里却成了马鞯(障泥)而非保暖的衣裳(襦),寓意再美好的事物也可能被误用或埋没,未能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
“倾城何必尽名姝”进一步指出,美貌并非决定一切的因素,即使是城市中最出色的女子也不一定都能获得应有的赞誉。“月范花模总过谀”则批评了过分美化和溢美之词,暗示真实的价值往往被忽视。
最后两句,“此意深知惟宋玉,《高唐》赋后赋《登徒》”引用了宋玉的故事,他在《高唐赋》中自比楚王,而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被贬低,以此表达诗人对社会评价标准的反思,认为真正的才情和价值可能不被主流认可。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物抒怀,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社会评价的复杂性。
绣旗扬扬出朱仙,中原王气熄更然。
敌军万骑鸣归鞭,故宫遗庙在眼前,奈何忽有金牌宣。
金牌宣,事甚迫。将之南,将之北,南为吾君北社稷。
敢言君重社稷轻,彼奸在侧方经营。
社稷无功君有罪,到头两事恶乎成。
岳将军,决南行。南行即就死,死不愧臣子。
识面二十年,登临才半次。
濡雨出层岚,未曾留一字。
青山笑主人,何事近相易。
墨潘汗巉岏,数尽他家事。
主人忽沉想,为君搆幽丽。
兀然三四峰,反覆无可记。
孱陵一万家,家家立生翠。
倍远倍高寒,淡冶如秋睡。
昔我登郡楼,微芒见葱髻。
越三峡而南,千里尽平地。
见培塿则喜,何况发姿媚。
见色不见山,此是山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