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访疏山,幽赏酬夙昔。
秋风吹新波,系舟岩下石。
吊古诵其诗,手拂苍藓壁。
游云相徘徊,去地不盈尺。
清歌复清梦,聊以终此夕。
我来访疏山,幽赏酬夙昔。
秋风吹新波,系舟岩下石。
吊古诵其诗,手拂苍藓壁。
游云相徘徊,去地不盈尺。
清歌复清梦,聊以终此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宝探访疏山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
首句“我来访疏山,幽赏酬夙昔”,点明了访山的目的和内心的期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渴望。接着,“秋风吹新波,系舟岩下石”描绘了一幅秋风轻拂水面,波光粼粼,小船停泊在岩石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
“吊古诵其诗,手拂苍藓壁”则将情感转向历史与文化,诗人凭吊古迹,吟诵前人诗句,同时轻轻拂拭着长满青苔的墙壁,这一细节体现了对过往文化的尊重与怀念。
“游云相徘徊,去地不盈尺”描绘了云朵在空中飘荡,似乎与地面仅有一尺之遥的情景,既表现了云的轻盈与自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超脱与宁静。
最后,“清歌复清梦,聊以终此夕”表达了诗人通过清唱与清梦来结束这一天的旅程,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心灵深处宁静与美好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垂老疏狂燕赵客,今宵雅集王郎宅。
堂开屏障出丹青,杂花抱石烟冥冥。
中有仙匹为谁子,云是秦娥及箫史。
秦王昔日起高楼,帘捲曲栏人并倚。
咸阳城头悬月明,玉箫吹作凤凰声。
忽令千树秋风生,又令百鸟翻然惊。
太空袅袅清不绝,声落万里丹山穴。
坐揽德辉下宫墙,并乘彩翼凌穹苍。
直上清都朝紫皇,俯视九州尘茫茫。
神游元气几千载,因之驱石填东海。
祖龙驾归多鲍鱼,浮云一散河山在。
二仙缥缈不可知,吴歌且复挥金卮。
他日功成鹤书至,拂衣莫负蓬莱期。
饮马长城窟,马渴饮不巳。
马饮良易足,我怀当何止。
畴昔离故乡,淹淫几万里。
明月缺复圆,边声日充耳。
精魂绕天涯,日夜邈伊迩。
仰天不可呼,归鸿背我起。
燕然勒几时,大刀难自揆。
一身寄他人,未保生与死。
横颐断肠泪,堕落长城水。
长城水不竭,离情不终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