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江春霜色寒,俄闻骢马出台端。
借来汉剑环同赐,哭罢秦庭璧遂完。
一代风棱南史笔,两朝天意惠文冠。
孝陵只在钟山里,紫气千秋仗尔看。
二月江春霜色寒,俄闻骢马出台端。
借来汉剑环同赐,哭罢秦庭璧遂完。
一代风棱南史笔,两朝天意惠文冠。
孝陵只在钟山里,紫气千秋仗尔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渡江承吴中丞惟修出访有赠》。诗中描绘了二月时节江南春寒料峭的景象,通过“霜色寒”三字,营造出一种清冷而肃穆的氛围。接着,诗人以“骢马出台端”描绘出吴中丞出访时的英姿,展现了其威严与尊贵。
“借来汉剑环同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吴中丞的敬重与赏识,暗示他如同汉代名将一样,拥有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哭罢秦庭璧遂完”,则通过历史故事,进一步赞扬吴中丞的智慧与决断力,暗示他在处理事务时能够化险为夷,解决问题。
“一代风棱南史笔,两朝天意惠文冠”两句,高度评价了吴中丞的历史地位与贡献,认为他不仅在一代之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是在两朝之间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与恩赐,体现了其非凡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孝陵只在钟山里,紫气千秋仗尔看”两句,以孝陵和钟山为背景,寄托了对吴中丞未来的期许与祝愿,希望他能像钟山一样,永远屹立不倒,其功绩如同紫气一般,千年流传,永垂不朽。
整首诗通过对吴中丞形象的描绘与赞美,既展现了其个人魅力,也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敬仰的赠诗。
忠信薄于礼,道德如追蠡。
将除愚乱因,应向薄华洗。
万有生于无,万无归一柢。
昔之得一者,仁义犹稊米。
侯王孤寡身,玉石藏真体。道隐无名,德至无声。
若昧若谷,乃冲乃盈。冲气为和,万物以成。
知足之足,无寡无倾。牖窥天见,郊却马鸣。
损之又损,无为无行。百姓之心,圣人之情。
民注耳目,圣浑聪明。十三生死地,出死而入生。
死生犹断绝,何况辱与荣。
前之大笑者,毋为乱首惊。
夫惟道德贞,以为天下正。
青山谁点注,颇忆化工劳。
夜雨终宵浥,朝风竟日搔。
飞烟千岫折,洒液万峰韬。
能使光华远,良由气格高。
星岩舒异彩,月洞洗清毫。
阴黝初回湎,阳和始散醪。
鬅鬙遥髻合,娭眇细眉绸。
贮雾依微翠,驱云向葛轇。
芳林滋润甲,碧草动霜毛。
平楚方摇色,冥凌几浃膏。
闻香思在谷,被径想渐皋。
自得幽怀许,翻惊世眼遭。
相看如有素,玄对每难褒。
目极伤心处,羁人正读骚。
仁宗之仁仁果全,明良相遇岂非然。
范韩文富时当轴,欧蔡唐余各后先。
迩英将相俱闻讲,崇政经书日侍筵。
寒心破胆军中有,主北防西政府专。
长使天章陈笔札,每教辅弼立经权。
鬼怪成诗真坏事,女奴飞语促行边。
众皆难事忠孤许,一不肖人羞四贤。
贬直聊烦中使护,知名久绝宦官缘。
四纪徽猷难尽述,偶拈轶美亦堪传。
三百五十芝草异,二十八千蛤蜊钱。
丰年为瑞贤臣宝,万费应从一语捐。
白璧微瑕休浪议,金陵教主自心怜。
瑶华别宅无偏袒,乐府相酬问几篇。
爪痕销尽新辞出,千载悽凉被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