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朝开殿策贤良,第一鹓班侍玉皇。
仙籍谪来唯太白,岁星收去是东方。
西清共识含香吏,中禁仍呼尚玺郎。
最是天颜朝暮接,可能垂省度支章。
先朝开殿策贤良,第一鹓班侍玉皇。
仙籍谪来唯太白,岁星收去是东方。
西清共识含香吏,中禁仍呼尚玺郎。
最是天颜朝暮接,可能垂省度支章。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朝廷选拔贤才的场景,以及对被选中的官员的尊崇与期待。诗人以“先朝开殿策贤良”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朝廷在殿上策问贤士的情景,强调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接着,“第一鹓班侍玉皇”,通过比喻手法,将被选中的贤士比作鹓鸟,侍奉于玉皇(即皇帝),象征其地位之高和受到的尊敬。
“仙籍谪来唯太白,岁星收去是东方”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星辰(太白星、岁星)来比喻被选中的贤士,暗示他们虽来自仙籍,却因某种原因被贬谪至人间,但最终又因其卓越才能而被召回,喻指这些人才在朝廷中发挥重要作用。
“西清共识含香吏,中禁仍呼尚玺郎”则进一步描述了这些被选中者的具体职责和地位,他们在西清(官署名)中作为含香吏(负责管理香料,象征其清正廉洁),在皇宫内担任尚玺郎(掌管玉玺,象征其权威和责任重大)。
最后,“最是天颜朝暮接,可能垂省度支章”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被选中者能够直接接触皇帝,参与国家财政决策的羡慕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国家治理的重要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古代朝廷选拔和重用人才的过程及其对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对贤能之士的崇高敬意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深切期盼。
对西山摇落,又匹马,过并州。
恨秋雁年年,长空澹澹,事往情留。
白头。
几回南北,竟何人、谈笑得封侯。
愁里狂歌浊酒,梦中锦带吴钩。
岩城笳鼓动高秋。
万灶拥貔貅。
觉全晋山河,风声习气,未减风流。
风流。
故家人物,慨中宵、拊枕忆同游。
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
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
露浥红兰湿,秋凋碧树伤。
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裴回。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