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青青湘水深,长官为政见瑶琴。
飞花几度春来去,行客自如人古今。
天池百年供旅寓,江山一色费登临。
楚峰驿伴湘中馆,更有高楼待赏心。
杜若青青湘水深,长官为政见瑶琴。
飞花几度春来去,行客自如人古今。
天池百年供旅寓,江山一色费登临。
楚峰驿伴湘中馆,更有高楼待赏心。
这首诗描绘了湘江岸边的花楼景色,以及对当地官员治理能力的赞颂。诗人以“杜若青青湘水深”开篇,用杜若的青绿和湘水的深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暗示了地方官的政绩如同这深邃的湘水,深沉而持久。接着,“长官为政见瑶琴”,以瑶琴比喻官员的治理艺术,形象地表达了官员在治理地方时的和谐与优雅。
“飞花几度春来去,行客自如人古今。”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更迭(春花飞落)与人类历史的延续(行客往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同时也暗喻了官员治理下的社会秩序与民众生活的稳定。
“天池百年供旅寓,江山一色费登临。”这里将“天池”比喻为地方的名胜,强调其百年来一直是旅人的住宿之所,同时赞美了江山之美,需要人们花费时间去欣赏。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地方美景和人文环境的赞美。
最后,“楚峰驿伴湘中馆,更有高楼待赏心。”诗人以楚峰和湘中馆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高楼耸立、等待着赏识者的情景,既是对地方建筑风貌的描述,也是对美好事物期待被发现和赞赏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湘江岸边花楼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官员治理能力的赞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人文美以及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长虹斗起蛟龙穴,朱碧烂干夜明灭。
太湖三万六千顷,多少清风与明月。
青鹢惊飞白鹭閒,丹枫未老黄芦折。
谁将横笛叫苍烟,无限惊波翻白雪。
洞庭林屋旧游处,玉柱金庭路巉绝。
水仙逢迎掺脩袂,问我归计何当决。
去年匹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热。
人生意气得失间,轻重剑头吹一吷。
莫将尘土涴朱颜,却待丹砂回白发。
凝真宫前十二峰,两峰娟妙翠插空。
馀峰竞秀尚多有,白壁苍崖无数重。
秋江漱石半山腹,倚天削铁荒行踪。
造化钟奇矗瑶巘,真灵择胜深珠宫。
朝云未罢暮云起,阴晴竟日长冥濛。
瑶姬作意送归客,一夜收潦仍回风。
仰看馆御飞楫过,回首已在虚无中。
惟馀乌鸦作使者,迎船送船西复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