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居多水石,野宅满风烟。
本谓开三径,俄欣降九天。
穿林移步辇,拂岸转行旃。
凤竹初垂箨,龟河未吐莲。
愿持山作寿,恒用劫为年。
岩居多水石,野宅满风烟。
本谓开三径,俄欣降九天。
穿林移步辇,拂岸转行旃。
凤竹初垂箨,龟河未吐莲。
愿持山作寿,恒用劫为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开篇“岩居多水石”、“野宅满风烟”两句,生动地勾勒出诗人栖身于山野之中的自然环境。岩洞、流水、奇石和飘逸的风烟,都成为诗人退隐生活的一部分。
紧接着,“本谓开三径,俄欣降九天”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喜悦之情,似乎感到某种超脱尘世的满足。“三径”指的是古代隐逸者所选择的道路,而“九天”则象征着最高的境界,这里暗示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中间两句,“穿林移步辇,拂岸转行旃”,通过描写诗人在自然中的行动,进一步强调了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这里的“辇”指的是古代一种简易的交通工具,而“旃”则是一种修长而细的旗帜,常用以表示宗教或道德的象征。
诗歌最后几句,“凤竹初垂箨,龟河未吐莲。愿持山作寿,恒用劫为年”,则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凤竹”、“龟河”都是吉祥的象征,而“愿持山作寿,恒用劫为年”则表达出诗人希望长寿,如同山一般坚固,并且愿意将岁月转换成永恒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超脱凡尘、长寿安宁的美好愿景。
东趣长风沙,移柂取空隙。
波头蛰飞雪,幸矣不数刻。
连延百家聚,俯瞰白沙碛。
卖饼售虾菜,傍舷忽络绎。
矧闻淮南音,眼中便乡国。
田翁颜甚温,村酒酽堪吃。
突兀戎官廨,户柱相映赤。
颇喜霜夜眠,更鼓听历历。
久作灵岩想,重来一洒然。
山排几上石,海挹研中泉。
句出青云外,禽归夕照边。
去城曾几远,能不日盘旋。
闾阎无居人,倾城饯贤守。
拥车不得前,遮拜奉卮酒。
民言荷恩勤,拊育踰父母。
公不鄙我邦,端能再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