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吕尚书挽诗二首·其二》
《吕尚书挽诗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子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国步多艰棘,忠诚誓翼扶。

据鞍方矍铄,骂贼已含糊。

义在光惇史,人亡失壮图。

因公感家世,愤气欲吞胡。

(0)
翻译
国家道路充满艰难险阻,我发誓要用忠诚去守护。
骑马奋战还精神焕发,痛骂敌人已经声音微弱。
道义在于光照史册,失去英雄丧失宏图大志。
因公事触动家族往事,满腔愤怒直指胡虏。
注释
国步:国家的道路,比喻国家的处境。
艰棘:艰难险阻。
忠诚:坚定的忠诚。
翼扶:像鸟儿展翅扶持一样保护。
据鞍:骑在马鞍上。
矍铄:精神饱满,老而强健。
骂贼:痛骂敌人。
含糊:声音模糊,形容体力不支。
义在:道义存在于。
光惇史:使历史光辉,强调正义。
人亡:失去英雄。
壮图:宏伟的计划或理想。
感家世:触动家族的历史记忆。
愤气:愤怒的情绪。
吞胡:指向胡虏,古代对北方敌人的称呼。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吕尚书挽诗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忠诚与正义的坚守,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不挠。

"国步多艰棘,忠诚誓翼扶。" 这两句表达了国家所处的危难之中,诗人以忠诚之心立誓,要像鸟儿的翅膀一样保护和支持国家。这是对忠义情操的自我勉励。

"据鞍方矍铄,骂贼已含糊。"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正坐马鞍之上,剑光闪耀,准备出征,而敌人的形象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这是对战争状态的生动描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敌人的蔑视。

"义在光惇史,人亡失壮图。"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认为正义的事业应当照亮历史,而人们却因为死亡而错失了壮丽的蓝图。这是对英雄事业被迫中断的慨叹。

"因公感家世,愤气欲吞胡。"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国家之事而感怀家国,以及心中的愤怒几乎要把北方异族(胡)给吞没。这是对国家危亡的深切关怀和无比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忠诚、正义的歌颂,对英雄壮志多困的哀叹,以及对外敌的蔑视与憎恨,展现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民族意识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作者介绍
刘子翚

刘子翚
朝代:宋   字:彦冲   号:屏山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生辰:huī)(1101~1147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猜你喜欢

次韵危虚室过居庸

一山万里限中原,神凿居庸百二川。

峰势陡回愁障日,地形高出欲扪天。

风沙漠漠龙庭远,云物沈沈鸟道穿。

眼底兴亡谁解写,石琴秋水学冰弦。

(0)

赠白君举

昆仑西日水东溟,何处清风起独醒。

远道云烟今古树,行人朝暮短长亭。

草铺平野春如剪,花落重门昼不扃。

不有茅茨容啸傲,终南山色为谁青。

(0)

宫词

风外丁当响佩环,玉人依约凭湖山。

侍儿报有君王命,月下轻轻整翠鬟。

(0)

书师岩卿蒲中八咏图后·其一

老大溪山入梦频,聊凭图画写情真。

归欤不及身强健,山有英灵恐笑人。

(0)

梅花十吟·其七嗅

手撚冰蕤步月华,暗香先已透垂瓜。

寿阳毕竟无才思,但卧含章拂落花。

(0)

与无照暮出西郊

阊阖城边烟草昏,自携禅侣过孤村。

阴云垂地鸟归树,寒色满空人闭门。

山径雨馀留虎迹,野塘秋尽露潮痕。

一声牧笛前峰起,回首残阳欲断魂。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