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楚劳形甚,将迎一溯流。
棹移惊立鸟,帆远乱浮沤。
落漠江皋树,依稀荻岸舟。
乌云鸣雨急,还我旧神游。
樊楚劳形甚,将迎一溯流。
棹移惊立鸟,帆远乱浮沤。
落漠江皋树,依稀荻岸舟。
乌云鸣雨急,还我旧神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在樊楚地区沿江而行时所见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首句“樊楚劳形甚”,点明了旅途的辛劳,诗人舟行于樊楚之地,身心俱疲。接着,“将迎一溯流”则描绘了舟行的过程,既包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也暗含了对过去的回顾。
“棹移惊立鸟,帆远乱浮沤”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船桨轻轻移动,惊起了岸边站立的鸟儿,远处的帆影在波涛中显得错落有致,仿佛是天空中的云朵。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落漠江皋树,依稀荻岸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静谧。江边的树木稀疏,似乎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远处的芦苇荡中,偶尔可见船只的影子,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这种景象既有孤独感,又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最后,“乌云鸣雨急,还我旧神游”表达了诗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时的平静与超脱。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但诗人的心境却如同往昔的神游一般,不受外界干扰,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体现,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和自我解脱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舟行江上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王都重兵廪,命使总八方。
淮南舟车冲,三楚笼利长。
惟时有才彦,数计等桑羊。
八月赐诏行,朱旆插大航。
汴湍入秋涨,东鼓下镗镗。
今日发大梁,明朝过睢阳。
睢阳授经地,父老认道旁。
同业八十人,或贵或为郎。
先生殁大官,弟子无荷囊。
乃知诗书传,要在明三纲。
隋末闻仲淹,来学去佐唐。
唐初称名臣,鲜及杜与房。
亲见慕义人,专门起辉光。
我闻房杜流,已显惟王张。
云汉几万里,星宇争耀芒。
归来立螭头,莫爱鱼稻乡。
百战蟠根地,双阴净梵居。
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
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
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