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明亮而宁静的中秋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月光和露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变幻的忧虑。"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一句,既是对中秋佳节的期待,也是对现实生活中难得清净之境的向往。"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则表达了时间易逝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这两句构成诗歌的情感基调,既有喜悦中秋之美,又有对未来的不安。
接下来的"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描绘了一幅月色与露水共同作用下的净化景象。月光如水般清澈,洗涤了尘世的污垢,使万物变得异常清晰。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暗含着诗人内心对于纯洁与明亮的向往。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月光时的心境。"朗吟"指的是清晰而美好的声音,即月夜中的和谐氛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西倾"),诗人的心情又不免陷入惆怅。这是对中秋之夜难得且易逝的感慨,也反映了人生苦短、月亮易缺的哲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光和露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刻的珍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是一首融合了景物描绘与情感抒发的中秋诗。
共说生前国步难,山川龙战血漫漫。
交锋魏帝旌旂退,委任君王社稷安。
庭际雨馀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
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
疏散无世用,为文乏天格。
把笔日不休,忽忽有所得。
所得良自慰,不求他人识。
子独访我来,致诗过相饰。
君子无浮言,此诗应亦直。
但虑忧我深,鉴亦随之惑。
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
我无数子明,端坐空叹息。
昨闻过春关,名系吏部籍。
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
诗人多峭冷,如水在胸臆。
岂随寻常人,五藏为酒食。
期来作酬章,危坐吟到夕。
难为间其辞,益贵我纸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