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
《中秋》全文
唐 / 刘得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0)
注释
尘里:指尘世间。
兼:同时。
咸:都。
期:期待。
夕:夜晚。
明:明亮。
一年:一年中。
惟:只。
度:次。
长:常常。
恐:担心。
云生:乌云升起。
露洗:露水清洗。
微埃:微小的尘埃。
光濡:光芒润湿。
是物:万物。
清:清新。
朗吟:大声吟诵。
看正好:正合适。
惆怅:感到惆怅。
西倾:向西倾斜。
翻译
无论是尘世之内还是之外,都期待着今夜能明亮。
一年之中只有一次这样的夜晚,却常担心乌云会遮蔽它。
露水洗净了微小的尘埃,光芒润泽万物使其清新。
正当我们朗声吟诵时,却发现月亮已向西方倾斜,令人惆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明亮而宁静的中秋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月光和露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变幻的忧虑。"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一句,既是对中秋佳节的期待,也是对现实生活中难得清净之境的向往。"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则表达了时间易逝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这两句构成诗歌的情感基调,既有喜悦中秋之美,又有对未来的不安。

接下来的"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描绘了一幅月色与露水共同作用下的净化景象。月光如水般清澈,洗涤了尘世的污垢,使万物变得异常清晰。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暗含着诗人内心对于纯洁与明亮的向往。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月光时的心境。"朗吟"指的是清晰而美好的声音,即月夜中的和谐氛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西倾"),诗人的心情又不免陷入惆怅。这是对中秋之夜难得且易逝的感慨,也反映了人生苦短、月亮易缺的哲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光和露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刻的珍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是一首融合了景物描绘与情感抒发的中秋诗。

作者介绍

刘得仁
朝代:唐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题周瑜将军庙

共说生前国步难,山川龙战血漫漫。

交锋魏帝旌旂退,委任君王社稷安。

庭际雨馀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

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

(0)

观棋

闲对弈楸倾一壶,黄羊枰上几成都。

他时谒帝铜池晓,便赌宣城太守无。

(0)

答韩湘

疏散无世用,为文乏天格。

把笔日不休,忽忽有所得。

所得良自慰,不求他人识。

子独访我来,致诗过相饰。

君子无浮言,此诗应亦直。

但虑忧我深,鉴亦随之惑。

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

我无数子明,端坐空叹息。

昨闻过春关,名系吏部籍。

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

诗人多峭冷,如水在胸臆。

岂随寻常人,五藏为酒食。

期来作酬章,危坐吟到夕。

难为间其辞,益贵我纸墨。

(0)

古意九首·其四

乾坤有清气,散入诗人脾。

圣贤遗清风,不在恶木枝。

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

忆在东溪日,花开叶落时。

几拟以黄金,铸作钟子期。

(0)

浮云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0)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