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清明日,南巴古郡楼。
今年寒食夜,西省凤池头。
并上新人直,难随旧伴游。
诚知视草贵,未免对花愁。
鬓发茎茎日,光阴寸寸流。
经春不同宿,何异在忠州。
去岁清明日,南巴古郡楼。
今年寒食夜,西省凤池头。
并上新人直,难随旧伴游。
诚知视草贵,未免对花愁。
鬓发茎茎日,光阴寸寸流。
经春不同宿,何异在忠州。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在不同地点的经历,抒发了对旧伴难以相随的无奈,以及面对草木凋零、花开花落时的愁绪。
“去岁清明日,南巴古郡楼。” 这两句设定了一个美好的回忆场景,去年在清明时节,诗人曾与友人在南方某古老的城楼上共同度过。清明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时段,此时天气回暖、春意盎然,是人们外出游赏的好时光。
“今年寒食夜,西省凤池头。” 而今年,在寒食节之夜,诗人却独自一人在西省的凤池湖畔。这两句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隔阂,形成了与去年愉快时光的对比。
“并上新人直,难随旧伴游。” 这里表达了诗人虽然有新的友谊,但却无法像过去那样随意同旧日之友畅游。这里的“新人”指的是可能在官职上的新同僚或新相识,而“旧伴”则是那些一同度过美好时光的老朋友。
“诚知视草贵,未免对花愁。”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时光难留的感慨。草木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们象征着生命的脆弱;而面对花开花落,诗人也不禁生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念。
“鬓发茎茎日,光阴寸寸流。” 这两句强化了时间消逝、青春不再的主题。鬓发是指头发的边缘,这里用来形容年华老去;而“光阴”则是时光的代名词,它们像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经春不同宿,何异在忠州。”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即使身处不同的春天,也无法与旧友共度夜晚,这种感觉就如同身在他乡的孤独感受。这里的“忠州”可能是指诗人当时所在地,但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远离故土、友人的寂寞。
总体而言,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时间流逝和友情难以长存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