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武新周烈,讴歌属禹谟。
恭闻始元诏,远绍帝轩图。
山海无加赋,戎胡遂息徒。
英风逾草偃,俯仰逮樵苏。
下武新周烈,讴歌属禹谟。
恭闻始元诏,远绍帝轩图。
山海无加赋,戎胡遂息徒。
英风逾草偃,俯仰逮樵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次韵和黄朝议》其一,通过诗句展现了对古代圣王的颂扬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首句“下武新周烈”,以“下武”指代后世,暗示在新的周朝时代,出现了伟大的业绩。接着“讴歌属禹谟”,将赞美之声与大禹的治水策略相联系,寓意着对治国理政的高明与卓越。
“恭闻始元诏,远绍帝轩图。”这两句提到听到始皇帝的诏令,并且追溯到黄帝的图谋,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以及对继承和发扬古代文明的期待。
“山海无加赋,戎胡遂息徒。”描绘了国家治理得当,没有额外的赋税,使得边疆的戎胡之民得以安定,不再迁徙。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与民生的深切关怀。
“英风逾草偃,俯仰逮樵苏。”最后两句以“英风”形容圣王的美德如同微风吹过草地,使人心悦诚服;“俯仰逮樵苏”则表示圣王的恩泽遍及百姓,包括樵夫和打柴的人,形象地展示了理想的君主能够惠及每一个普通民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王事迹的赞颂,表达了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追求,以及对和平、繁荣、公平的向往。
垂丝今日幸同筵,朱紫居身是大年。
赏景尚知心未退,吟诗犹觉力完全。
闲庭饮酒当三月,在席挥毫象七贤。
山茗煮时秋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
临阶花笑如歌妓,傍竹松声当管弦。
虽未学穷生死诀,人间岂不是神仙。
秋次池上馆,林塘照南荣。
尘衣纷未解,幽思浩已盈。
风莲坠故萼,露菊含晚英。
恨为一夕客,愁听晨鸡鸣。
宋日营阳内史孙,因家占得九疑村。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
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谒金门。
若逢广坐问羊酪,从此知名在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