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家书》
《寄家书》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昨宵归梦海东城,城上天高北斗横。

照见敝庐霜瓦色,如听幽鸟竹檐声。

箧中短剑吾生事,人日高堂去岁情。

习惯平安裁短札,敢言道路近难行。

(0)
鉴赏

这首诗《寄家书》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对家人的关怀之情。

首联“昨宵归梦海东城,城上天高北斗横”,诗人以梦境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场景。海东城,象征着远离家乡的异乡之地;高悬的北斗星,既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方向与指引。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梦境中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颔联“照见敝庐霜瓦色,如听幽鸟竹檐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将家乡的景象与声音具体化。霜瓦色的破旧房屋,以及竹檐下鸟儿的轻啼,这些细节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显凄凉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与对过往生活的回忆。

颈联“箧中短剑吾生事,人日高堂去岁情”,转而从个人经历的角度出发,将短剑与人日(农历正月初一)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历程的感慨与对过去一年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怀念。短剑作为随身携带之物,象征着个人的经历与成长;人日高堂,则是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

尾联“习惯平安裁短札,敢言道路近难行”,诗人以实际行动回应内心的思念——写信给家人,传递平安的消息。尽管路途遥远,但心中对家人的牵挂与爱意却从未减弱。这一句既是对家人的一种安慰,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宣泄,体现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梦境、家乡景象、个人经历和实际行动的交织,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思念的世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点绛唇·其一和吴见山韵

金井空阴,枕痕历尽秋声闹。梦长难晓。

月树愁鸦悄。梅压檐梢,寒蝶寻香到。窗黏了。

翠池春小。波冷鸳鸯觉。

(0)

玉楼春·其二为故人母寿

华堂夜宴连清晓。醉里笙歌云窈袅。

酿来千日酒初尝,过却重阳秋更好。

阿儿早晚成名了。玉树阶前春满抱。

天边金镜不须磨,长与妆楼悬晚照。

(0)

长桥

有客过津亭,高歌愿濯缨。

阑干聚烟碧,波浪捲秋声。

蝀饮潇湘渴,龙游河汉横。

夕阳看不厌,待看月华生。

(0)

新息道中遇雪

寒深雪压春,去去祗伤神。

巢穴有归鸟,路岐无住人。

远光天共白,夜色月相亲。

独酌不成醉,自嫌名利身。

(0)

湘中送人

离讴方揭耳,别绪已凄然。

草蔚湘累浦,花残蜀魄天。

嶷山晴拂汉,啼竹冷澄烟。

后夜思君意,空歌皓月篇。

(0)

送陈竹所帅越·其一

留侯羽翼计危成,谁遣鸿飞避杳冥。

一女倚楹犹有识,不知柱后立何人。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