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林何有惟脩竹,急唤清樽趁午阴。
曲槛以南青嶂合,高堂其上白云深。
人犹未识官曹意,风自能披我辈襟。
是夜琴弹醉翁操,笑呼明月作知音。
定林何有惟脩竹,急唤清樽趁午阴。
曲槛以南青嶂合,高堂其上白云深。
人犹未识官曹意,风自能披我辈襟。
是夜琴弹醉翁操,笑呼明月作知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定林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首句“定林何有惟脩竹”,开篇即以“脩竹”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静谧,竹子的挺拔与坚韧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不屈。接着,“急唤清樽趁午阴”,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趁着午后的清凉时光,邀请友人共饮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雅趣。
“曲槛以南青嶂合,高堂其上白云深。”这两句通过“青嶂”和“白云”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接下来,“人犹未识官曹意,风自能披我辈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官场,但内心仍保持着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风似乎理解并接纳了他们的心声,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片净土。
最后,“是夜琴弹醉翁操,笑呼明月作知音。”在夜晚,诗人弹奏着《醉翁操》,与明月相邀,将其视为知音。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情怀,也寓意着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
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
我引而高之,则为日星悬。
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
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
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
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
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
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
委运忧伤生,忧去生亦还。
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
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折。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