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寻古墓,松桧翳祠幽。
借问临诸夏,何如此一丘。
衣冠开国俗,俎豆继春秋。
千载怀清德,彷徨过客留。
荒原寻古墓,松桧翳祠幽。
借问临诸夏,何如此一丘。
衣冠开国俗,俎豆继春秋。
千载怀清德,彷徨过客留。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墓葬的探访与缅怀之情。首句“荒原寻古墓,松桧翳祠幽”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荒凉之地,古墓隐匿于松树和桧树之间,祠堂笼罩在一片幽静之中,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肃穆氛围。
接着,“借问临诸夏,何如此一丘”两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古墓的独特感慨,似乎在询问为何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上,能有如此一处静谧而充满深意的墓地,引人深思。
“衣冠开国俗,俎豆继春秋”则进一步揭示了古墓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衣冠象征着开国之初的风俗习惯,俎豆则是祭祀活动的器具,这里暗指古代的礼仪制度和祭祀传统。这两句强调了古墓不仅是个人的安息之所,更是承载着一个时代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最后,“千载怀清德,彷徨过客留”表达了对古人高尚品德的敬仰和怀念。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后世之人仍会因古人的美德而驻足怀念,留下深深的敬意。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设问、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对古人品德的颂扬,展现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
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
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
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
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
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舟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
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
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
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
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
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
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
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
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
独见游物祖,探元穷化先。
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
吾窃悲此生,四十幸未老。
一朝逢世乱,终日不自保。
胡兵夺长安,宫殿生野草。
伤心五陵树,不见二京道。
我皇在行军,兵马日浩浩。
胡雏尚未灭,诸将恳征讨。
昨闻咸阳败,杀戮净如扫。
积尸若丘山,流血涨丰镐。
干戈碍乡国,豺虎满城堡。
村落皆无人,萧条空桑枣。
儒生有长策,无处豁怀抱。
块然伤时人,举首哭苍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