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麦种已遍,秋雨早应时。
千里览芃芃,停鞭欣可知。
惟赖冬雪足,伏气日益滋。
可使遗蝻深,更耐春霖迟。
此际才秋杪,少待犹及期。
清晨报云布,疏密频频窥。
倘邀六霙霏,亦称三白宜。
譬彼望蜀人,得陇慰已差。
又如未获蜀,兼虑陇失之。
年来祈岁心,展转凝双眉。
望云思雪意,聊复呤前诗。
秋麦种已遍,秋雨早应时。
千里览芃芃,停鞭欣可知。
惟赖冬雪足,伏气日益滋。
可使遗蝻深,更耐春霖迟。
此际才秋杪,少待犹及期。
清晨报云布,疏密频频窥。
倘邀六霙霏,亦称三白宜。
譬彼望蜀人,得陇慰已差。
又如未获蜀,兼虑陇失之。
年来祈岁心,展转凝双眉。
望云思雪意,聊复呤前诗。
这首诗描绘了秋末冬初时节,农夫对雨水和降雪的期盼,以及对来年丰收的憧憬。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农业生产的深厚情感。
首句“秋麦种已遍,秋雨早应时”,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天播种完毕,期待适时的雨水滋润土地,为来年的作物生长打下基础。接着,“千里览芃芃,停鞭欣可知”描绘了广阔的田野上,麦苗茁壮成长的景象,农夫停下马鞭,心中满是喜悦与满足。
“惟赖冬雪足,伏气日益滋”表达了对冬季降雪的期待,认为充足的雪水能滋养大地,促进作物生长。接下来的几句“可使遗蝻深,更耐春霖迟”,则进一步说明了降雪对于控制害虫、增强作物抗性的重要性,以及对春季雨水的宽容态度。
“此际才秋杪,少待犹及期”表明当前虽已接近秋季末尾,但还有时间等待理想的天气条件。诗人通过“清晨报云布,疏密频频窥”描述了对云层变化的关注,希望能够迎来降雪。
“倘邀六霙霏,亦称三白宜”表达了对降雪的期待,认为六霙(六瓣雪花)是最理想的降雪形态,而“三白”则意味着连续三次降雪,预示着丰年。诗人将这种期待比作“譬彼望蜀人,得陇慰已差”,即如同渴望得到蜀地的人,得到了陇地已经感到欣慰;同时,也暗含了对未能完全实现愿望的担忧,如同未获得蜀地,还担心陇地失去。
最后,“年来祈岁心,展转凝双眉。望云思雪意,聊复呤前诗”表达了诗人一年以来对丰收的期盼,心情复杂,思绪万千。在等待降雪的过程中,诗人通过吟诵前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也是对生活哲理的探索与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农业生产的深情关注,也体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现象、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