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砧声断火云收,力尽深闺泪暗流。
谁道玉门寒信杳,妾心何日不如秋。
暮砧声断火云收,力尽深闺泪暗流。
谁道玉门寒信杳,妾心何日不如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闺女子在五月时节,听到暮色中传来断断续续的捣衣声时的情景。火云收尽,夏日的炎热渐退,但女子内心的愁绪却如同这无尽的砧声,无法消散。她劳累了整日,身心俱疲,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无声地流淌。
诗中的“暮砧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辛劳,“力尽深闺”则展现了女子在家庭劳作中的疲惫与艰辛。“谁道玉门寒信杳”,这里借用了古代边塞诗中的意象,玉门关常被用来比喻远离家乡、战事频仍之地,寒信杳则暗示了远方亲人的消息断绝,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
最后一句“妾心何日不如秋”,直抒胸臆,女子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情感能像秋天一样成熟、宁静,不再为离别和思念所困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孤独、思念与期待,充满了浓郁的古典韵味和人文关怀。
卢山白鹤归来双,缟衣素袂玄为裳。
翅如车轮夜横江,风声曾走淮淝羌。
戛然长鸣下柴桑,芝田啄粒遥相望。
何人网罗倏高张,上决云汉旁八荒。
一随鹏鹍惊远翔,低头不肯谋稻粱。
一罹罝弋沮泽旁,局身筠笼翅摧藏。
鹦鹉洲畔葭苇乡,水云苍苍江茫茫。
九皋欲闻声不扬,回顾鸥鹭羞颜行。
忽闻缑笙度宫商,红尘俯视有底忙。
矶头刷羽今正黄,欲搥此楼呼酒狂。
晋有逸民,乐天不忧。唐有遗臣,嗜古好修。
或夷惠之拟伦,或斯冰之与俦。
炯松姿而筠操,又铁画而银钩。
集二妙之全美,接千载之风流。
载酒拂石,寻壑经丘。吾将抱此而为栗里之游。
四诗之作,句新而词伉。两轴之书,意轩而神王。
合此名迹,奇变万状。予得此诗,季春既望。
风激海而溅雾,月穿云而崩浪。
开函卷舒于小万有之上,作而叹曰,是可以领略山川之清壮矣。
予方望紫烟之岫,具黄篾之舫,友二妙于百载,寓三叹于一倡。
正使持此而列衡门之素壁,亦足对云锦之九叠,而夸瀑布之千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