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围岭,听子规终日,诉人漂泊。
巢父安巢何处所,聊借一枝栖托。
世乱飘风,身晞朝露,妄道荣期乐。
长镵歌就,可怜牙齿先落。
底用方写千金,胡麻堪浸酒,与谁同酌。
草檄虚传能破虏,白眼看人莲幕。
巨浸稽天,横流到海,岂止邻为壑。
龙吟无恙,断笳时起城角。
万松围岭,听子规终日,诉人漂泊。
巢父安巢何处所,聊借一枝栖托。
世乱飘风,身晞朝露,妄道荣期乐。
长镵歌就,可怜牙齿先落。
底用方写千金,胡麻堪浸酒,与谁同酌。
草檄虚传能破虏,白眼看人莲幕。
巨浸稽天,横流到海,岂止邻为壑。
龙吟无恙,断笳时起城角。
这首《百字令》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汪东所作,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社会画卷。词中通过“万松围岭,子规声声”渲染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象征着主人公的漂泊不定和人生无常。"巢父安巢"一句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而“世乱飘风”则直接揭示了社会动荡的现实。
词人感慨“妄道荣期乐”,暗示了荣华富贵并非真正的幸福,甚至可能导致早衰,“可怜牙齿先落”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人生无常的悲凉。接下来,词人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但“方写千金,胡麻酒”无人共享,反映出内心的孤寂。
“草檄虚传能破虏”暗指自己空有壮志,却无法施展,只能“白眼看人莲幕”,对官场的虚伪和冷漠表示不满。“巨浸稽天”、“横流到海”形容社会矛盾激化,不仅限于局部,而是波及全国,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岂止邻为壑”表达了对社会矛盾加剧的忧虑。
最后,词以“龙吟无恙,断笳时起城角”收尾,龙吟象征着英雄气概,断笳则代表战事不息,整首词在苍凉的气氛中展现出词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我不能学郤氏子,为安道营剡下宅,令汝四明老狂客。
又不能学吴趋儿,为仲若卜吴中室,令我湖山长秋色。
惟有新诗书卷头,送汝扁舟凌七泽。
楚天看尽歌归来,少文故事亦快哉。
壁间指点旧游处,一处同倾一百杯。
君王眷故都,所命必国桢。
八坐饶耆哲,参陪皆俊英。
皎皎素丝风,蔼蔼披赤诚。
不以菅蒯微,欢爱若同生。
宴游恒相籍,有吐靡不倾。
缅怀止足分,休沐荷时清。
桑梓有余映,鹓鸿寻夙盟。
挥手谢群公,努力赞休明。
迹远心不睽,何慕在合并。
饮光迹乐章,形天舞干戚。
业从定中现,死作生时剧。
习气苟尚存,穷劫犹未息。
所以西竺言,荡然净八识。
而我独胡为,苦搜纸上迹。
浅或解焚诵,粗能节衣食。
忽起人我相,纷纷填胸臆。
虽或祛之早,犹恐中伏匿。
猋风突如来,吹入罗刹国。
恶固不可为,善亦竟何益。
善恶了不思,如如湛常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