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光迹乐章,形天舞干戚。
业从定中现,死作生时剧。
习气苟尚存,穷劫犹未息。
所以西竺言,荡然净八识。
而我独胡为,苦搜纸上迹。
浅或解焚诵,粗能节衣食。
忽起人我相,纷纷填胸臆。
虽或祛之早,犹恐中伏匿。
猋风突如来,吹入罗刹国。
恶固不可为,善亦竟何益。
善恶了不思,如如湛常寂。
饮光迹乐章,形天舞干戚。
业从定中现,死作生时剧。
习气苟尚存,穷劫犹未息。
所以西竺言,荡然净八识。
而我独胡为,苦搜纸上迹。
浅或解焚诵,粗能节衣食。
忽起人我相,纷纷填胸臆。
虽或祛之早,犹恐中伏匿。
猋风突如来,吹入罗刹国。
恶固不可为,善亦竟何益。
善恶了不思,如如湛常寂。
这首诗名为《自警》,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诗中以饮光、形天等神话人物的典故开篇,引出对修行与生死、善恶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习气”、“荡然净八识”等词句,表达了去除内心杂念、净化心灵的追求。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人我相的观念时常浮现,成为内心的困扰。他警惕自己,即使能及早清除这些杂念,仍需防备其潜藏的威胁。
接着,诗人以“猋风”比喻突如其来的诱惑或挑战,将其比作通往“罗刹国”的道路,暗示邪恶难以避免。同时,诗人对善恶行为的反思,提出善行虽好,但最终可能徒劳无功的疑问。最后,诗人主张在善恶之间保持中立,如同“如如湛常寂”,即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净,不被外界影响,达到一种超越善恶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生死、善恶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古人声名期不朽,一言之谬如此酒。
今人随世就声名,浮云变灭无不有。
讵知老杜可叹诗,争似宪公当陛奏。
文章远继商周作,气骨已逼秋山秀。
晚分符竹行其志,务在人民安?亩。
仁声既远姓氏传,遗迹常存鬼神守。
老桧槎枒枝干古,参天黛色犹冲斗。
终然依附得声名,孰谓今人不如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