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甸方丘峙,龙舆大驾来。
赤斿承烈日,碧殿净氛埃。
天上帷城建,云中幔屋开。
喜瞻周祀典,忝窃汉英材。
暑谢唐文避,薰应虞舜催。
明禋宣室里,徙倚泮宫隈。
缯燎光仍焰,咸池舞更回。
自非留滞客,徒怆失趋陪。
凤甸方丘峙,龙舆大驾来。
赤斿承烈日,碧殿净氛埃。
天上帷城建,云中幔屋开。
喜瞻周祀典,忝窃汉英材。
暑谢唐文避,薰应虞舜催。
明禋宣室里,徙倚泮宫隈。
缯燎光仍焰,咸池舞更回。
自非留滞客,徒怆失趋陪。
此诗描绘了夏至日天子前往方丘祭祀的宏大场面。首句“凤甸方丘峙”,以“凤”喻天子,形象地展现了天子登临方丘的庄重与威严。接着“龙舆大驾来”,进一步渲染出天子出行的盛大与尊贵。
“赤斿承烈日,碧殿净氛埃”两句,通过“赤斿”(天子所乘之车)在烈日下的映照和“碧殿”(祭祀场所)的清洁,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接下来,“天上帷城建,云中幔屋开”,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祭祀时天空中仿佛有帷城建立,云层中幔屋开启的壮观景象,增强了仪式的神秘感和崇高感。
“喜瞻周祀典,忝窃汉英材”表达了诗人对天子遵循古代礼仪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自己作为臣子能参与如此盛大的祭祀活动感到荣幸与自豪。
“暑谢唐文避,薰应虞舜催”两句,运用典故,借唐代避暑的文人与虞舜时期的薰香,暗示了祭祀活动的季节性和仪式的古老传统,同时也体现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
“明禋宣室里,徙倚泮宫隈”则点明了祭祀的具体地点,宣室(古代帝王接见大臣的宫殿)和泮宫(古代教育机构),进一步强调了仪式的正式性和文化内涵。
最后,“缯燎光仍焰,咸池舞更回”描绘了祭祀过程中的火祭和舞蹈,通过“缯燎”(燃烧的祭品)的光芒和“咸池舞”的旋转,展现了祭祀活动的热烈与和谐。
“自非留滞客,徒怆失趋陪”表达了诗人虽非直接参与者,但内心却因未能亲历这一神圣时刻而感到遗憾与惋惜,流露出对天子祭祀活动的深切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夏至日天子祭祀方丘的壮观场景,也蕴含了对古代礼仪、文化传统的深刻敬意,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